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刺杀 (第1/2页)
夜色幽深,众人行走在国子监的步道之上,看着周遭静谧的厢房与学堂,心中一片祥和之意。 “头儿,我们是不是弄错了?” 一边的余添开口说道:“这里可是国子监,算得上是大玄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其中的监生和官员们,都是圣人门生,天生便晓得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的读书人,怎么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呢?” “那安教习打杀牡丹姑娘的事情,你做如何解释?” 一边的王德发默默地接过话头问道。 “那也不能怪人家安教习啊,一届妓子,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朝政,若是被城防衙门的兵丁或者是京兆府的捕快们听见,说不得就得押着她去游街了。游完街还要凌迟处死,安教习将她打杀了,也是为了让她少受些苦头。” 王德发说道。 “佛说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牡丹姑娘说错了话,所以招来杀身之祸,此乃恶果,安教习明明可以对其说教,让她改正,但是却硬生生地出手打杀,此为恶因,安教习的失踪便为恶果,所以,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 甘涂双掌合十说道:“所以,读书与否,不是在世间行事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应该是心中的善念,而非经文要义。” “都少说几句吧,咱们这回来是来看看这神秘人的真面目的,不是让你们来议论这红尘百态的。” 张凌皱着眉头打断了众人的话,然后说道:“善因善果什么的,没人能够一辈子的行善,所以你们佛门才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所以才会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说法。想来,只要心中有善念,能够幡然悔悟,那么就可以得真正的大自在。” “说了不让我们议论,你自己却议论,头儿,你有点霸道了。” 竺春瓮声瓮气地说道。 “好了,都别说了。咱们快到了。” 走在前面的陈团,突然喊了一声,然后对着众人说道:“众位,今晚不同往日,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人。其实说白了,我是真的不愿意来走这一遭的,但是没办法,这是职责所系。 这样吧,咱们现在人多,人手够用。你们几个分散到湖边的四周,找个地方先隐匿起来,万一出现什么事情,也好及时的援助。” 陈团说完之后,众人纷纷点头。 看到这一幕,陈团心中的不安稍减,转过头来,陈团对张凌说道:“张伍长,你乃是山字脉的修道者,不知伍长灵根如何?” “我是水灵根的。” 张凌说道。 “既如此,那我就得罪了。不知张伍长可会泅水?” 陈团急忙问道。 “自然是会的,你的意思是,想让我隐匿在湖泊当中?” 张凌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开口问道。 “没错,其他几位同僚,虽说是在这四周隐匿,但若是对方有心,我方无心,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有一定的危险,但张伍长若是隐匿在水中便不同了。将我们最为强势的力量,放在暗处,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伏兵的作用,能够出其不意地对对方发起攻击。” 陈团说道:“这样的话,不管上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有你坐镇,那么我们进可攻退可守,不敢说立足于不败之地,最起码的也是胜面颇大。” 张凌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便按照你说的办吧。” 陈团点了点头之后,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兵器和装备,然后抬头拱了拱手,对众人说道:“既如此,那就多拜托各位了!” 众人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转头便运动身形,化作几道残影,朝着预定的方向奔了过去。 陈团见众人已经离开,深深的吸了口气,双手朝着脸上覆去,狠狠地在脸上搓了几下之后,便朝着明净湖的岸边走去。 哗啦啦地一阵声响传来,原本安静的国子监,竟是起了一阵风。 陈团不为所动,脚下动作稳健,一步步地缩短着与明镜湖的距离。 说起来,明镜湖在国子监当中,也算是一处名胜了。 据说在以前,有一位大儒,在致仕之后,便来到了明镜湖旁边,结庐而居。 在这里,大儒写出了一部名为《忠经》的儒家经书,里面记载了一些儒家弟子忠君报国的事迹,同时又写了一些儒家忠君的理由,算是为众多儒家弟子确定了人生的目标。 当时的皇帝在看到了《忠经》之后,便下旨封这位大儒为明镜先生,意思是可以用来做天下儒学的表率。 后来,这位大儒身死之后,国子监的监生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这方湖泊称之为明镜湖,为了避尊者讳,这才有改成了现如今的明净湖。 明净湖的周边其实并无多少的建筑物,其中最为显眼的一座,就是当时这位大儒结庐时所修建的茅草屋。 其他的建筑物,大多是一些存放香油、火烛的杂物间。 陈团迈步走向那座草庐,心中思绪翻腾。 到底是谁想要将自己约来此地? 他说他知道牡丹姑娘死亡事件的所有内幕,那他为何不去报官,反而要通过塞纸条的方式来告诉自己呢? 另外,纸条塞给自己,这到底是那人无意为之,还是其有意的?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陈团一边想着,一边来到茅草屋的门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