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问问康王 (第2/2页)
的冲击。 或许朱成能给自己一个大惊喜? 诚然。 汉中作为中原要地,人口还要在应天府之上,但是汉中府一州府。 人口就接近130万。 比应天府多出40万。 可就算如此,面对45万数量的灾民,汉中府真的能承受下来? 不可能。 凭借朱元璋的认知,汉中府能承受住10万流民,就已经达到极限。 45万流民远超汉中的负载极限。 但不知为何。 朱元璋愿意相信朱成,万一这奇妙的十三皇儿,能再创造一个奇迹呢?? “先退朝。” 朱元璋一摆手,从龙椅上站起身。 这一幕。 可给群臣吓坏了,三晋之地如此大的灾难,巡抚八百里加急的奏折。 您咋看了之后,讨论一圈,没有实质性的命令呢?? 这可不符合朱元璋雷厉风行的作风。 不过…… 群臣也并未开口阻拦,能阻拦陛下的人,朝堂上只有两位。 分别是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刘基。 这两人不开口。 谁也不敢逾越。 ——刘基是打算散朝之后,再去找朱元璋请罪,所以没有阻拦。 胡惟庸则是心中小算盘打的贼响。 这场旱灾。 越糟糕,对于他而言越有利,三晋之地乱成任何样子,也影响不到淮西。 而朝廷越乱。 朱元璋就越不能顺利实行丈量天下的政令,这件事儿朱元璋处理的越昏庸,他胡惟庸越高兴。 只不过。 胡惟庸也不知道,为何朱元璋如此奇怪,竟然将此事置之不理。 兀自下朝? 算了。 既然朱元璋不愿意管,那就等待三晋之地的流民爆发吧! 一旦流民来到应天。 朱元璋再有任何举措,都来不及了,应天乃至周围粮仓的储量。 根本无法应付超过10万灾民。 哼哼—— 胡惟庸撵着山羊胡子,在群臣的簇拥下,离开朝堂。 …… 同时间。 御书房。 “陛下,右丞相刘基大人求见。” 朱元璋正在换衣服。 太监尖细的声音便是在门外响起。 “进。” 朱元璋回应道。 刘伯温进来,随后又是跪倒在地上,一语不发的用言语请罪。 “刘基先生快快请起,星象这东西又不能百算百中,如果你要非得请罪,那日后所有大小天灾,你就必须都算给咱。” “否则次次治罪!” 朱元璋拉起刘伯温。 这位和他一起打下天下,廉洁公正的老先生,朱元璋可不忍心看他一直跪着。 “陛下,臣……臣相见康王。” 刘基憋了半天,终于开口说道。 他就想问问。 朱成到底是如何算出的三晋之地大旱,至少在卜算方面,刘基已经承认,自己不如朱成。 “可以,但是不准问朱成如何算出三晋之地的旱灾。” 朱元璋说道。 “不然你就自己去问,咱还不想在朱成面前暴露身份呢!” 如果让刘基直白的问出内心疑问,并且和朱成探讨星象学。 朱成肯定会心生怀疑。 毕竟大明懂星象学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刘基和朱成聊上几句,就会暴露身份。 “呃。” 刘基站在原地,心中思绪流转,既然和朱元璋同行,不让问星象学相关的事情。 那么他是不是要以自己的身份去见朱成? 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刘伯温没有在朱成面前隐藏身份的理由。 可是…… 刘伯温还是纠结,他总感觉朱成这小子,亮出身份问他。 他就会藏拙。 在刘基犹豫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换好衣服,准备出城见朱成。 ——仔细问一问他。 对于三晋之地的旱灾,到底准备到何种程度? 能否应对。 这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45万流民,又如何处理!? “凉国公,魏国公求见。” 还不等朱元璋离开御书房,太监尖细的声音又是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