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三晋之地的百年旱灾 (第2/2页)
时。 一道尖细的声音从朝堂外响起。 “报——” “三晋之地八百里急奏!!” 一位驿使风风火火的走进来,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 “陛下,三晋之地急奏。” “呈上来。” 朱元璋皱紧眉头。 急奏绝对不是好事,正常来说,地方州府上奏,快则一天,慢则两三天。 可一旦有大事。 就会走特殊急奏通道,由当地官员派遣驿使,一个个驿站换马骑行。 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皇城。 将事情告知陛下。 历来急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有叛军起兵造反。 剩下的三分之二,也都是州府难以处理的天灾人祸。 所以光是听到急奏二字,朱元璋的心情就猛地一沉。 太监将奏折呈递给皇上。 驿使退下。 在还未打开奏折时,朱元璋心中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想法。 三晋之地,急奏? 难道是…… 三晋之地真如朱成所言,发生旱灾了?? 不可能吧。 他可是两次让刘基卜算过,刘基都说三晋之地没有灾难。 星象之术。 朱成怎么能和刘基媲美? 朱元璋不信! 而且这时间,已经是朱成所说的1-2个月的末尾! 马上就要过了朱成所预言的时间啊! 朱元璋打开奏折。 从上到下的阅读,当看完每一个字后,朱元璋合上奏折。 闭上眼睛,将身体靠在龙椅上。 群臣惊疑。 到底是何事,竟然让洪武帝如此失态?? “三晋之地,发生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气温骤然升高,不过三天没有下雨,大地就出现龟裂,大量庄家枯死……” 朱元璋略微颤抖的声音,响在整个朝野之中。 “……现在以有大量子民因酷热而死,流民数预估可能达到45万之众。” “嘶——” 听到朱元璋所言,朝野的所有臣子,全部都倒吸一口冷气。 45万流民,什么概念? 应天府的人口总数,也不过90万而已,流民的数量已经超过应天府人口一半!? 这特么,何等的恐怖!? 如果这些流民无法妥善安置,那么对于整个大明,都会受到致命冲击。 对于灾民而言。 他们一定会前往应天府。 没有任何其余选择。 受灾就往天子脚下跑,是所有流民的根深蒂固的念头。 流民信息闭塞,不知道哪里富饶,就算富饶也和他们没有关系。 除了应天府。 有问题,让皇帝解决嘛。 可以想象。 灾民所过之处,必定是寸草不生,任何一个州府,都没有办法阻挡灾民潮。 直到他们来到应天。 到时候…… 应天面临45万灾民……哦……流亡过程中,可能死掉10万左右灾民。 也就是30多万灾民。 那也顶不住啊。 朱元璋此时不光在惊叹于三晋之地的罕见旱灾,以及数量庞大的流民。 还在惊叹,朱成竟然预料到了。 朱成早在一个半月前,就在为三晋之地爆发旱灾做准备。 他多次提醒过朱元璋。 可朱元璋完全没在意。 不。 并非是朱元璋没在意,朱元璋也让刘伯温卜算过。 可是刘伯温的卜算结果。 也说三晋之地无灾无害啊。 “臣,刘基请罪。” 当朱元璋想到刘伯温时,刘伯温亦是从震惊中回过神。 跪在龙书案前。 陛下曾经让他卜算过,三晋之地是否有灾难,甚至将时间也给出过。 而且还不止提过一次。 可是…… 终究是学艺不精,灾难真的萌生时,他刘基除了请罪之外。 也没有其余话可说。 “圣上问询臣三晋之地是否有灾难,臣却没有预估到,实乃失职。” “应受惩罚。” 刘基cao着苍老的声音说道,顿时引得文武百官侧目以待。 ——什么情况? 朱元璋提前问过刘基三晋之地是否有灾害? 陛下怎么知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