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5、内地太穷了 (第1/2页)
吃完饭,郑耀阳邀请几人到包厢里面的雅间喝茶消食。 郑耀阳熟练冲泡着工夫茶,同时主动提及那批订单的情况:“嘉里集团,王所长应该有稍微去调查过,他们购买设备应该不会给您造成困扰吧?” 他想起第一次交付光刻机的情况,几十个荷枪实弹的战士一路护送。 自改革开始,内地发展日新月异,还有相应的政策,也是一天一个样。 郭孔礼的厂房建在新加坡,这批光刻机不可避免要出口到国外,也不知国内的政策有没有发生改变。 犷东以外的北方人,几乎都是猫舌头,王敏之端起茶杯,没想过这么烫,放下也不是,喝也不是。 听到郑耀阳的话,王敏之顺势放下茶杯,同时面露感激说:“很感谢郑先生的举荐,现在政策已经宽松很多。” 投影式光刻机已经整整落后于老美一代,后续研发的资金又迟迟跟不上。 假如还敝帚自珍的话,那么光刻机项目也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前几天,他先斩后奏,允诺答应接下这一批订单。 好在上级领导开明,暂时以项目得以顺利生存为前提。不过还是要稍微挑选出售的对象,而郭孔礼,爱国华人郭贺年的三子,可以售卖。 郑耀阳又问:“郭先生买了几台?” “郭先生当时买了五台,每台五十万美元,先预付了30%的定金。” “郑先生,您看……” 王敏之说着,打开一直紧紧抱在怀里的皮包。拿出一叠崭新的美钞,五台光刻机,售价一共250万美元。 按照正常市场5%的介绍费,所以为此,他准备了12.5万美元现金。 还是刚才去中银大厦取出来的,境外资金想要进入内地只有两个渠道。 要么直接通过央行的外汇局,要么香江中银,再转汇进入内地的银行。 郑耀阳愕然,看了一眼王敏之,不知道说他朴实,还是说他在耍小心思。 这笔钱,后面就算加两个零,他也不定能看得上,郑耀阳端起茶杯,轻抿着喝完,笑道:“钱拿回去吧。” “那怎么好意思呢。” 王敏之眼底闪过一丝喜色,假意推脱一番,等到郑耀阳再次推辞的时候,他没有犹豫,一气呵成装到皮包里。 在人均工资只有一百两百,而他们作为科研人员也只有三五百的时期。 十几万现金是一笔天文数字,不然也不会有万元户之称。 何况还是珍贵的外汇,无论购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的美元。 王敏之当初下了这个决定,内心还是挣扎了很久,也开会讨论很久。 但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郑耀阳可以不收,但他们不能不送。 这就是人情世故! 见到这一幕,郑耀阳没有嘲笑,有的只是感慨。 内地太穷了。 穷得把内地最顶尖的科研人才,逼到这种程度,何尝不是暴殄天物。 郑耀阳又问:“王所长,所里的研发资金还欠缺吗?” 王敏之不明所以,谨慎回答:“目前还好,资金不是很紧张。” 郑耀阳笑了笑说:“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港大的实验室在研发什么,王所长应该有所耳闻吧。” 黄庆林马景川下意识缩了缩脑袋,露出礼貌不失尴尬的笑容。 他们以为那点小动作,可以瞒过郑耀阳眼睛,没想到被知道得一清二楚。 王敏之也心虚的干咳几声,随即郑重说道:“不过请郑先生放心,技术没有泄露,如果有,我提头来见您。” “不重要,我相信王所长的为人。” 郑耀阳满不在乎,继续说:“现在是1g移动通讯,但世界各国的通讯集团,已经在研发2g数字通讯技术。” “而且据我所知,荷兰的某家企业在2g数字通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入最后的检测阶段。” 王敏之认真听着,同时静待郑耀阳的下文。虽然内地连座机都没有普及,更别提动辄数万元的大哥大。 但不妨碍他通过郑耀阳的转述,了解目前的国际通讯行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