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低于十个亿的项目,我是不感兴趣的 (第2/2页)
,这个江华连夏科院院长都要敬上三分的,一定超有钱。 “一万亿!”江华的底气十足,对于他来说一万亿,真的很轻松,毕竟大夏国最高机构,京都会的财务大权在他手上。 每年下面上交的税收什么的,都是在他手上。 这也是为什么向北辉,还有李光达对他这么忌惮的根本原因,夏科院的经费都是他这边下来的。 这一万亿,给王亮去赚,要很久,很久,很久。 最起码短时间两三年内是赚不到的。 王亮咽了下口水,脚上就像黏了胶水一般。 要让一个人感兴趣,最主要的是对方开出的价码有多高,远超十倍预期的价码,必定很诱人,同时也暗藏着更大的危机。 王亮迟疑这一会儿,江华深知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这个价码对于他的权限是最高了。 这笔钱,也不过大夏一年的收入百分之一。 江华在赌。 毕竟手头的一个项目要是建设成功,一年的GDP会翻一番,也就是200多万亿。 “可以聊聊。”王亮最终还是不想打算跟这些连夏科院都忌惮的人闹掰,这对自己以后做生意的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对方如果危及他的生命,他可不介意对方是谁,随时可以干掉,然后跑到阿尔卑斯山脉下面种地去。 大夏国的运营结构是国会制加上工会制的。 国会制,是大夏会,管辖大体的方向,如安全防务,防止蛮夷从边疆入侵,以及一些跟海外番人的外交。 工会制,也就是京都会,管辖经济,农业,科技的投资与建设。 文武分工很明确。 也就是说京都会是拉动大夏经济的最高机构,上面有国会的内阁再进行管辖,重大事件需要上头审批。 而一些大夏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城市规划,什么的,都是京都会说了算。 两大制度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让大夏国的运营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 也正是这样,大夏国已经在世界百家经济体系当中处于前十的位置。 对于王亮来说,他还是偏向于有钱人做生意为主,什么规划,什么发展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力。 商人逐利,有好处,都可以干。 这一万亿的吸引力真的很大。 换算为晶币都有十个亿的晶币,真的可以干很多的事情。 江华见王亮已经入圈,便扫了一眼办公室比较干净的品茗区,“这边请。” 江华也十分的礼貌,这该是大夏最高礼仪了。 但,江华这次代表的并不是大夏,而是京都会。 只有京都会的业绩做的好,才能让京都会的寿命无限延长。 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品茗区坐定,江华烧起了茶水。 一把手工铸铁铁壶,外加一台电磁炉,桌上排放整齐的茶具,在大理石岩板的茶座上,显得十分的上档次。 王亮紧绷着的心已经缓和了下来。 阿诺终结者在身后守候着。 王亮让小杜扫描了一遍,卸下了防护,这钢铁战衣穿在身上是有那么点不舒服,不如自己的休闲服来的轻松。 收起了钢铁战衣,王亮也从口袋里掏出华子,递给了江华一根。 江华也自来熟,在烟灰缸里熄灭了雪茄,点上了华子,味道虽然淡一些,大体还好。 “自我介绍下?”江华还是希望王亮跟他以朋友一般的交流。 “王亮,主要是搞装修的,可能后面弄点房地产开发吧。”王亮还没想好能干点别的啥,只是觉得这一行的金额数量比较大。 刚得到黑科技系统的时候,他要是去摆地摊卖水果,一天的成交金额最多一两千,换算为晶币,一两个,怎么活? 当然是装修的现金流强大。 先付款后干活,然后拆东墙补西墙,这是装修公司的常态,也是建筑公司的常态。 当然也有些循规蹈矩的装修公司原本就有底气的,每年账上躺着一千万起步,但毕竟是少数,基本上公司启动资金都在几十万上下。 “哈哈哈,你小子,有趣,来先喝杯茶润润喉。”江华递给了王亮一杯茶。 王亮用食指中指微微弯曲在茶桌上扣了两下,表示谢意。 “你空有一身技术,用在装修,建筑领域屈才了吧?用到高科技的地方很多,如航空,船舶,基建,金融,民用,还有大夏会里边的防务部门,你懂得,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会生活的越安定。”江华娓娓道来。 “我又何尝不希望,我们的国家强大呢?甚至我都想把自己的命,交给国家,可是,我是一个人,也得吃饭,总要先解决温饱,个人理想吧?”王亮说的很直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