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八章 透光铜镜 (第2/3页)
又不是阮凌肚子里的蛔虫,因此他不由得被阮凌方才的行为吓了一跳。 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却又被阮凌给抢先了一步,只听他心急火燎,义正辞严道: “春哥!我看没这个必要了,现在不但时间紧迫,且置身于复杂环境下。 咱们真不应该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做这种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 不如还是抓紧时间,先检测一下别的东西,看看它们是不是皆属于同一个年代的产物”? 李正春听了阮凌的话后,不由自主的重重叹了口气,心中暗道侥幸。 还好阮凌没有听出自己的真实意思?否则的话,结果恐怕未必有这么美好。 肯定是后果严重,简直不堪设想,说不定会演变成一场突如其来,令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 然而倒霉的却只有自己一个,即便是想拉一个替死鬼,过来挡一挡都没地找去。 “春哥!快把那件青铜器抓过来看一看”。 就在李正春一个人低着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胡思乱想时,阮凌忽然又催促道。 “啊?哪一个阮兄弟”? 李正春听了阮凌的话后,瞬间回过了神来,紧接着没有半点的迟疑。 猛然抬头顺着阮凌那晶莹剔透,翠色欲流的灵气叉子看了过去,同时问道。 “就是这个春哥”! 阮凌听了李正春的话后,一边用自己那看上去虽然光芒四射,绚烂夺目。 但是却显得十分粗糙,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笨拙的碧绿色叉子点了点,一边说道。 “哦!原来是它,阮兄弟!你的眼光真是既犀利又独到,简直就是慧眼识珠。 这么小的一件器物,你都可以把它找出来,如果刚才不是有你的提醒和指点。 春哥根本就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这让我不得不佩服,真是自愧不如啊”! 李正春听了阮凌的话后,可能是之前自己心中有愧,觉得很是内疚。 所以趁机给阮凌戴了一顶高帽,当然也能说是不失时机的拍了一句马屁。 同时用灵气凝聚而成的能量手,一把将这件很小的青铜器绘抓了回来。 然后没有半点的犹豫或不舍,就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直接把它送到了阮凌的手中。 与此同时,阮凌也没有跟他客气,而是欣然接受,伸出右手食中二指拈了起来。 接着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动作异常缓慢的将它举到了半空中。 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把它给捏碎了,然后对准石室中心处的“光源聚集器”。 既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又表情严肃,郑重其事,还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起来。 片刻后,忽然一道兴奋的大笑声骤然响起,冷不丁的吓了李正春一跳。 原来是阮凌刚才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并且这与他心中的猜测,也是不谋而合。 所以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欣喜若狂,喜不自胜的激动情绪,开心的大笑了起来。 那阮凌究竟看到了何等惊艳的画面,才会如此的高兴,几乎就要失控了呢? 原来他看见了一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完全能以假乱真的光影鸟类。 而且阮凌一眼就辨别出了这只傲立枝头,头白身黑的超级大鸟,应该是个猫头鹰。 毕竟它那圆形的大脑袋,和一对高高竖立着的尖尖耳朵,还有它那如璀璨的珍珠般。 不但是闪闪发光,甚至可以看透人心的巨大眼睛,特征真的非常明显。 只要不是一个瞎子,亦或者从没见过猫头鹰的人,基本上都能一眼认出来。 “哈哈,哈哈!阮兄弟!看来你刚才真的是捡到宝了,这面铜镜的确很神奇。 它居然可以透光,并且不仅能透光,竟还能显示出背后的图像,这真是一件奇异之物”。 阮凌的笑声刚一停止,余音还在地下洞xue空间里回荡,没有完全的消散掉。 而此时的李正春一边看着远处的投影,一边喜上眉梢,有点急不可耐的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是啊!春哥说得对!这种透光铜镜确实是非常的神奇! 其实这件事情,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晓得了,而且我还了解它的原理。 清楚的知道它为什么会透光,将反面的图像清晰无误的投射到,铜镜正面的墙壁上”。 李正春话音刚落,阮凌又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接着心情格外激动,有点大言不惭道。 “嗯?阮兄弟!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的复杂,可能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就连春哥都只是雾里看花,满头雾水,对此不甚了了,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完全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不你就解释一下,春哥愿闻其详”! 阮凌刚一说完,李正春忽然眉头一皱,甚至身体都轻微的颤抖了一下。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的内心十分震惊,肯定不可能相信阮凌刚才所说的话。 不过李正春心里虽然充满了怀疑,但是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多想,而是迫不及待的问道。 “哈哈,哈哈,春哥!这件事情说来话长,你真的想知道”? 阮凌听了李正春的话后,并没有立刻解释,而是先开心的大笑了二声,接着反问道。 “是的阮兄弟!春哥很感兴趣,你就别浪费时间,藏着掖着了,快说吧”? 李正春听了阮凌的话后,没有犹豫哪怕是万分之一秒的时间,继续催促道。 “好吧!既然春哥真有兴趣,想知道怎么回事,那我就简单的跟你说一说。 这件事得从二千多年前说起,其实这种能够透光的铜镜,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 后来一直传到了北宋时期,制作方法就失传了,自那之后在考古发掘中。 便再也没有发现过这种透光镜,也就是说已经足足失传了一千多年。 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名上海的研究人员,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还有经过自己千百次的尝试,终于破解了这个千年谜题,做出了类似的透光镜。 据说它的原理好像并不复杂,其实相当的简单,只不过是在制造这种透光镜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