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章 顶级谋士齐聚一堂 (第1/2页)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 就在苏木开始筹备自己与蔡昭姬的婚礼的时候。 天下大势也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正在推进着。 初平二年,董卓大败于孙坚,回到长安后,威福更盛。 他毫无顾忌的盗用天子车服,并命尚书以下众官有子皆至其相府禀报。 又以其弟董文为左将军,从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 又大封其宗族,董氏襁褓中婴儿皆得封,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于长安城外筑郿坞,郿坞城高、厚各七丈,其中积谷可用三十年。 董卓又残暴好杀,诸将稍有言语差失,立即处死,又以叛逆之名,大杀关中旧族。 其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大汉朝臣强烈的不满。 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碗、尚书杨瓒等密谋杀掉董卓。 董卓自知为人所怨,出入常以骁勇过人的中郎将童罗带着并州精锐士卒作护卫。 时董卓因童罗言语中有劝说之意,欲效仿诸将诛杀童罗,童罗心生嫌怨。 又因童罗与王允都为并州人,遂密告于司徒王允。 王允等大汉高官见时机来到,遂劝谕童罗先下手为强,诛杀董卓,为天下除害。 初平三年四月,献帝有病初愈,众臣朝会于未央殿。 董卓高调乘车而入,以并州精锐士卒护卫道旁,并使童罗随车卫护。 王允使尚书仆射士孙瑞写诛卓诏书交付童罗。 童罗令同乡骑都尉李肃带并州勇士十余人扮作卫士埋伏于朝门内。 董卓高调进入朝门,李肃猛然间一戟将其刺倒。 童罗随即也闪身出来将董卓刺死。 余者护卫皆为并州精锐士卒,无人为董卓出头。 董卓既死,长安兵民百姓相庆于道,卫士皆呼万岁,尽诛董氏宗族。 于是,朝廷以王允录尚书事,以童罗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共秉朝政。 就在王允和童罗在长安大索董氏旧人时。 董卓麾下最亲近的谋士李儒却是换上了普通人的衣衫带着培养的亲信护卫趁乱逃出了长安。 …………………………………………………………………………………………………………………………………………………… 与此同时,魏郡邺城内的有福酒楼,也是迎来了两个相差七八岁的青年士子。 其中一人二十七八岁的年纪,面相清秀,举止优雅,若是你从他身边走过。 定是能闻到他身上的一阵清香。 另一人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虽然这人生的好看,但是看起来又有些病弱的样子。 此时这二人站在有福酒楼前,望着人来人往的有福酒楼也是相视一笑走进了有福酒楼中。 这二人来时,正是错过了有福酒楼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二人在朝着有福酒楼中走,但是更多的人却是陆陆续续的从有福酒楼中出来。 不得不说这二人选择的时机很好,既见识了有福酒楼的繁华,又不用坐在一旁感受有福酒楼的吵闹。 有福酒楼的伙计见来了两个士子模样的食客后,也是殷勤的上前打着招呼。 “哎,二位里边请……二位是坐大堂还是去楼上雅间……” 那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士子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回了那有福酒楼伙计一句。 “就去楼上雅间吧!” “好嘞,楼上雅间有客两位,里边请……” 随着这个伙计的喊声,有福酒楼中陆陆续续的响起了欢迎的声音。 那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士子被这喊声搞得有些尴尬的皱着眉头苦笑了一下。 而那二十出头的士子却是仿佛很享受一般,面带得意的四处张望着。 二人被那伙计引着沿着楼梯来到了楼上的雅间。 待到伙计关了房门退了出去后,那二十七八岁的士子也是朝着另外一人伸手说道。 “奉孝,坐吧!” “文若,也坐!” 那二人说着话也是笑着坐了下来。 这二人正是刚从袁绍处离开的荀彧荀文若和郭嘉郭奉孝。 这荀彧也是少有贤名,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后被举孝廉,出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 恰逢董卓势大,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荀彧见董卓跋扈,遂弃官归乡。 荀彧归乡后对父老劝说道:“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些离去,不能久留。” 但颍川荀氏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冀州牧同郡人韩馥派人接荀彧,荀彧乡人却无人相随。 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大部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 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 荀彧仔细的观察了袁绍许多时日,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遂孤身来到了魏郡邺城,打算瞧一瞧那五百骑火烧王庭的少年侯爷苏木。 郭嘉也是颍川人。 郭嘉出生在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弱冠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得知袁绍势大,也是北行冀州去见了袁绍。 可是那袁绍最为看重家世出身,对于名声不显的郭嘉不是很看重。 而郭嘉也是默默的观察了袁绍,得到了与荀彧差不多的结论。 那就是这袁绍不能成就大业。 既然来了冀州寻找明主,郭嘉自然也是不会错过此时在魏郡驻守的汾阳侯苏木。 所以颍川出身的荀彧和郭嘉二人,竟是在这魏郡邺城内不期而遇了。 “奉孝,如何来到了此地啊?” 荀彧给郭嘉倒了一杯茶水后,朝着郭嘉笑着询问道。 “不过是北行游历,恰巧路过此地罢了……” “哈哈哈,奉孝还要瞒我?我怎听说奉孝是从那袁本初处悄然离开的啊……” 荀彧将郭嘉话中有所隐瞒,也是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