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5、阿黄 (第1/4页)
“阿黄”是只犬,是一只胸肋霜白,表背焦黄,生性憨厚乖巧,看家护院尽忠职守,已四岁大的成年田园犬,雄性。 对于阿黄的出身,我一丝不清,只知道,从它瞈矇眼睑始睁后不久,就被我家携去喂养。而当时,与它同来的,还有它的胞弟,二黄,特点是通体金黄,身骨俏,两眼睎光,比“阿黄”要精神得多。以及一只同他处抱来的,周身乌黑通亮,四足绒白的拉布拉多串串幼犬,亦同为雄性。共计三只幼崽。 由于它们的模样颇具风情,当年的我,便因形制宜,分别为它们取了个文雅的名字:黄石,黄玉,与踏云。而“黄石”和“黄玉”,由于外形几近相同,唯一的端倪便是胸肋间的毛色,有白色者,为“黄石”。无白色者,则是“黄玉”。 那时,我记得邻家也同养了两只幼犬,一公一母,体色皆黑,且腹肋同白,但区别是:公的,颡额点素,四足与嘴鼻间银雪未霁,而雌的,口咡与四胻上鎏金天成,且眉眼旁有釭月双驳。因为它们的形色都颇为殊异,这人间难得一遇,当时我便分取“三目公子,四眼金娘”诨名。 虽然我知道,对于那时我的兴起,它们是不屑一顾的,也听不懂其中门道,我只是在孤芳自赏、独自取乐罢了,但往昔可爱的它们,却真真是憨态可掬,让我百逗不止,也让我留下覃深的印象,至今仍难以忘怀。 可农村人养狗,甚少能养到自然老死,狗总是在“换”,或在“换”的路上。因此我家阿黄,也并不是最初那条,在它之前,我家还曾陆续养过不少,但总捱不到寿终,就又另换了一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此时的阿黄外,还有曾经的“小白”和更早更早的“大黄”。 对于“小白”,顾名思义,是条近乎于纯白的母狗,身型精致可爱,性情乖巧听话,十分的善解我意。在它还活着的期间,经常会在夏季天气里,与我,以及与我的两个弟弟们,一同前往堘塘边,或共凫水,或看着我们搬鱼和钓鱼,它十分的欢喜。 那什么是“搬鱼”呢? 与下地笼类似,也可说是下地笼的前身吧,具体做法就是,先找个空旷完好且耐用的、口沿锓有螺纹的玻璃瓶子,再扯点坚韧结实、略粗的尼龙线,以三四米长度为宜。然后用心的把尼龙线,往瓶口的螺纹隙上,一匝匝的缠绕,箍好,再系紧。随后,往瓶内塞上小半个囫囵的馒头团,再寻个枝条,以杨柳槎桠为最,细心折成与瓶口等长的双段,然后呈“十”字状紧密的填进瓶口。最后,在线尾这端,再用力挽个牢结,栓上个木棍。旋即,找个满是逡巡游鱼的池塘,丢下瓶子,插好木棍,静候片刻,就可以满载收获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所备的瓶容十分逼仄,瓶口也不宽敞,远不如地笼内部空阔,所以“搬鱼”往往只能得到数十条小鱼猛(阜阳某地方言,指“小鱼苗或体型不大、甚微的成鱼”)。 比如只能攫获常见的泥鳅、鲤鱼面(阜阳某地方言,学名指鳑鲏鱼,是一种周身斑斓,喜爱群游群觅食的浅栖鱼,可能是钓鱼人的“一号”对头),麻古垒儿(阜阳某地方言,学名指子陵虾虎鱼,头大身小,生性十分慵懒,常趴在水边浅底,贪吃饵料,人以无钩蚯蚓都可钓获,可能是钓鱼人的“零号”对头),以及草生鱼(阜阳某地方言词,学名指麦穗鱼,喜爱成群觅食,可能是钓鱼人的“二号”对头)等小物,这也算是“搬鱼”的某种缺漏表现了。 当然了,若人再幸运点,还可收获诸如黑壳虾、刀鳅(阜阳某地方言,学名指中华刺鳅,一种对水质要求甚高、背脊带突刺的淡水鱼种,形似泥鳅,吞食猛烈,常吞钩入腹,顿口后,钓鱼人较难卸掉鱼钩,除非生拉硬拽),以及筛皮(阜阳某地方言,又称“叉尾”,学名指中国斗鱼,性凶猛,是一种发好体色后,观赏性很强的斑斓鱼种,可单养,或群养。群养,发色差,单养,发色佳)等野生水产,也算是“不幸”事件中的莫大天赐了。 而“搬鱼”的最显著优点,则是能完全无损伤的捕获鱼虾,就像是趁着鱼虾短暂觅食期间,人安全的把它们从水里搬到岸上的盆里,人只是帮着换个新水源停息,对它们的伤害甚微,所以这种便利的捕鱼方式才被称为“搬鱼”,也是农村稚童间,最寻常的“小打小闹”游戏之一。 …… 话锋重转,思绪再重回“小白”身上。我想那时它的心思,是既是庆祝自己得到了难得的自由,也是在为能和主人一起玩耍而欢喜吧。当然了,还有能默默守护着主人而开心不已吧… 而对于更早更早之前的“大黄”,由于年代太过夐远,此时我的记忆,只馀下它在我的屁股上,咬了深可见骨的一幕了。 当然了,还有那永远与之相随的,足足打了八针狂犬病疫苗,才无虞的“我”的寥寥无几的深刻瞬间了。虽然此时我的记忆出现了破损,也出现了偏差,但我仍记得,记得次次都是老姐带着我前去医院打针的,以及剩下一些颇有怨怼感觉的记忆碎片——模糊记得某次(可能是注射第三针或最后一针狂犬病疫苗时)去邻好几个村庄的诊所里续针,被一位头发顠白的老医生,一点也不温柔,十分残暴的把针筒戳进,半退着裤子的我的屁股上,让“我”快疼死的经历体验了。也因此导致现在的我,对打针挂水一类,颇为发憷。 当然了,无论是那个年月日,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能坚持挨完八针疫苗,都算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但问题是,害我遭受这种苦厄的大黄,是因何故咬我呢。原因是,由于大黄将(方言词,指兽类产崽)了一窝幼崽。而当年尚是孩童的我,驱于好奇,前去瞧了瞧,便自然遇到了护崽心切的大黄,于是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