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0、我的乡音和口音(人生版) (第1/4页)
虽说“常觅春暖正好,绮丽嫩萼花草。红绿发枝梢,风来一阵袅袅。别闹,别闹,恐伤琼英蕊俏。”, 可凘凘微音,织织形徵,却飐飐迎来一场霙雪,这时光在倏尔间已变换了一二十个春夏秋冬季节。 虽说这时光如尥蹶子的驴儿般欢快,却让我感到像身陷囹圄般无可奈何。 虽说这时光如东逝流水般奔腾砥砺,却带走了我不少曾经历过的珍贵记忆。 虽说这荏苒时光,更改诸多场景,删替诸多画面,却有些依旧璀璨光鲜,无法被指染,也不会随着时代更迭,而被人们遗忘的东西。 它会一直传承,一直存留,一直陪伴,也会继续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然后葱郁蔚然一片,它就是属于家乡的独特印记。 也许当人们长时间身处在家乡时,并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也不会试着去疼惜它。 可是当人们孤独的踏上命运的征程,远离生养的地方,久久郁郁不得志时,当偶然遇见cao着同样口音的老乡,说着暌违许久的家乡方言话语时,会泯然一笑,会怦然惊喜,会变得精气神十足,会在顷刻间浸染上最亲切的温柔,也会瞬间拥有最热忱之心。 因此,会开始舒展紧绷着的阴翳脸色,然后消弭烦恼忧愁,逐渐坦然的面对眼前的得失,最后兀自跨过去。 当然了,有乡音存在的地方,也必然会伴生着家乡特产的盛行,比如家乡那些风味小吃。 当长久在外谋生的游子,听到温暖而亲切的般乡音,同时品尝着熟悉而富含乡愁的家乡美食,那一份来自心灵底端的慰藉之情,也必然会让在外的游子受到极大鼓舞和感到满足,然后铆足力量,继续踏上孤独的人生路途。 这就是来自家乡的神奇魅力,是融进每一位游子灵魂深处、喉腔间隙与声带里的,关于桑梓之地的最温馨的特殊振动;也是附着在每一位游子基因谱内、舌蕾与肠胃间的,源出家乡最熟悉的味感讯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乡音。乡音,是一个人籍贯来源的凭证,也是一个人叶落归根的依据。 乡音似泉,汩汩的流淌,久久不息,滋润旅人每一寸瘠薄干厬的心田。 乡音似火,熊熊的燃烧,灼焰烈烈,燹尽旅人每一缕破土而出的烦愁。 乡音似松,谡谡的挺拔着,青青翠绿,供养着旅人每一丝睿智聪慧的灵气。 可纵然如此,我却不知道我的乡音具体在哪。或者说,我的口音显得尤为的“侉杂或混杂”,因为我的家乡满打满算有两个。 我的第一任家乡是在山西常坡。 常坡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背靠着峮嶙山冈,坐拥有一泓如银釭月形状的大型水库,以及毗邻在谽谺幽谷上沿的,建筑风格似扇形般错落有致,一榀紧挨着一榀的,大都用青砖灰瓦黄土打造而成的实用性强的双层式小楼的山麓村庄,周遭风景秀丽,气候怡人,人们幸福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分安逸。 而我八岁之前,就一直土生土长在这里。 从村子径直向前望去,会看到很多风景,有焦黄的土坡,有青翠的丘壑,有一泓乳白色的略圆形水库,也有零零星星散落在山峦沟岭之间、若隐若现的正在劳作的人们。 在那最靠近村角的谽谺幽谷的底部,在那被橘红色松鼠簇拥着的、有成百上千个狭小洞xue的壁岩一旁,在那生长有果实灿如红日的山柿子林前方,却存在着一个规模宏伟、员工众多的大型采煤场。 所以纵然常坡村位于山丘高地之上,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但因为这里盛产着闻名遐迩的、蕴量巨大的、外形黑黝的被人们誉为“黑色宝贝”的原煤泥炭和矸石,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冷清,这里反而异常热闹。 因此人们经常能看到采矿场中,有一条条正在往外送着碎煤的传送带,还有一辆辆来来往往的,一趟接一趟的,穿梭在蜿蜒山路的运煤的卡车,而采煤场的空闲地方早已堆满了的宛如黑色海洋的煤块。 也许是坑底的采煤场盛产丰腴上乘的矿产资源的缘故,又或是因为常坡村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化原因,从常坡村到镇上的这段路程,早早地就修上了夯实坚固的柏油路和水泥路。 甚至于在村子的出入之处,也赫然竖着一座用来彰显村名与昭示德行的石牌坊。 虽然这座历经风风雨雨的石牌坊,已有些斑斑驳驳的,甚至用于戗牮支撑的底座与石柱表壁间亦出现了残破,但纵然岁月无情,它也一直在傲然矗立,挺正腰板,便无所畏惧。 因此,在那一叠叠琉璃瓦顶上,人们依旧能看到恍若展翅飞鸟的“翘檐”,以及居于至高至中位置,那栩栩如生的正在戏珠的双龙。 甚至于,在那瓦檐之下,一个个玲珑娇小的榫卯,依旧默默契合,狠狠地咬住彼此,生世不离不弃。 而在那坊楣所在,那雕琢着“常坡村”三个斗大金字的区域依然笔劲遒健;而另一侧,书写着四字赞誉“人杰地灵”的地方,也同样裒聚着周遭山山水水的自然灵气。 因此,那被红布遮掩兽目百年时间的两头看家石狮子,也依旧能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蹲坐在山门之前,在这楼坊之下,继续为人们消灾纳福和守护着山村。 ....... 如果越过石牌坊继续往下走去,就能看到人们种植在山沟沟处长势喜人的玉米、粟米和麦子。 虽然不像平原地带的农户能有一大块完整的田地,但山村的人们很懂得因地制宜,能利用零零星星的泥土,种出一茬又一茬大丰收的景象。 然而,虽然山民手巧心灵,能驯服一块块贫瘠之地,能使之变成良田沃土,却改变不了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污浊与环境破坏。 如果人继续往下行走,便会经过采矿场的大门。可由于常年挖煤的缘故,在采矿场附近,能rou眼可见到处飞扬的黑色煤灰。 人们常说天上的游云很白,就像未出阁的姑娘的雪白肌肤。 可是在这采矿场附近,却明显能感觉到天地之间黑黢黢一片,就像未出阁的姑娘不注意保养,而硬生生的把自己雪白的玉骨晒成了黧黑色。 不过,这飞扬的煤尘生性十分的“顽皮”,并不总是像未出阁的大姑娘一样婥婥矜持,它多数时候是乘风而去,到处“探望”,到处“欣赏”,以及到处“流浪”,就像为生活而到处奔波、辗转于天南海南的养家汉子一样。 当风停时,它就像娇弱的小姑娘一样,会频频歇息在通向镇上的水泥“客栈”上,然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