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一代圣君_第312章 开中、简政(二合一、七千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2章 开中、简政(二合一、七千字) (第3/3页)

为最高标准,而和官府媾和之后,贪墨银两、偷税漏税、贩卖私盐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妒

    ….

    朱厚照摸了摸鼻头,

    顾左不敢完全否认这种现象,私盐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杜绝。

    这本来也是没法杜绝的事,因为官盐当中有‘行政成本,,随着吏治的败坏,这个成本必定是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官员不是给自家生产食盐,质量做不好是一定的,所以价高质差,就是官盐的宿命。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私盐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因为这其中可以获利。只要获利就一定有人去做。

    现如今反正就是他和顾左君臣两人,朱厚照也就把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说出了口,

    开中盐法之中,运输和销售这个环节都交给了商人,生产也就是盐场还在朝廷手中。朝廷通过控制盐场来控制食盐的源头,手里有货,还怕没钱?

    顾左大惊,妒

    朱厚照摇摇头,

    这样以后,朝廷就不再介入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同时也不再有私盐问题。因为所有的盐都是私盐。

    顾左作为这个年代的官员,站在朝廷的角度考虑,天生的就有一种想要控制食盐的倾向。因为食盐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战略物资。

    不过朱厚照对于官办盐业并不具有信心,事实上,自盐业专卖以来,私盐始终为历代盐业治理的痼疾。清朝的盐业制度算是好的,但是清朝末年私盐同样泛滥。

    妒

    顾左皱起眉头,询问道:

    朱厚照摇头,

    ….

    朱厚照想了想,

    「拍卖若想维持,势必需要让盐商获利,若是无利可图,谁来拍这

    些盐场?至于获利甚多,朝廷可加一期限。譬如你去拍一盐场,朝廷与你约定,经营权有五年或十年,期限之内获利尽为你得,到期之后朝廷收回经营权,重新定价拍卖。如果确实是暴利,那么其他竞争者再拍盐场时也会提价的,这样就给朝廷留下了调整的空间。」

    这个法子有些大胆。妒

    这一下子就将盐法从官办商运,改为了商办商运。朝廷成了甩手掌柜,除了拿一笔固定的收入,其余的都不再管,最大程度的降低自身的成本。

    听起来似乎也可行。

    但其中还有个要点。

    朱厚照嘴角一弯,

    其实咱们祖宗确实聪明,很多制度设计的都很精妙,但毕竟局限于时代,譬如说这个不同的支付方式。

    顾左不解,妒

    所谓本色,就是粮食。折色就是银子。

    朱厚照解释道:

    顾左听完之后大受启发,也大为震惊,

    朱厚照点点头,妒

    这种说法是比较切乎实际的。

    但相比于巡盐御史、盐运司、盐课提举司等这么多机构、官员,只负责拍卖这一职能所需的官员会大幅减少。

    ….

    朱厚照觉得或许先这样试试也还不错,

    若是收入差不多,其实这样也不是不行,即便没多少增长,但至少甩掉了一大批贪官。盐,这里头的腐败官员实在太多。

    以至于有明一代,一知道哪个官员要去当巡盐御史了,那就必定想到这家伙要贪墨了。

    顾左确实要仔细思量,皇帝的这个想法他从未有过。妒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盐法都为了能够多课一点税,而搞得分外复杂。但越是复杂,其中的漏洞越是多,并且一旦坏掉以后就越发难改。

    明代的开中法,朱厚照是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改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它里面的程序实在太多。

    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权力和利益交织,要想把这些线条理清楚,那

    可真是不容易。

    其实即便这样改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法子。

    因为后世之君也像成化、弘治这样把盐场的拍卖权赐给一些权贵的话,那就实在没办法了。

    这是专制皇权的宿命,那样的局面也一定会出现的,所以能咋办呢?

    人治的天下,那个人如果不靠谱,什么制度能管用?妒

    现如今大明的盐法已经是败坏的局面,这样改动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朝廷的收入,二来可以甩掉大包袱。最关键的是大大降低改革的难度。

    因为如果硬要去梳理现如今盐法里的线条,那么不杀个血流成河是做不到的。

    然而另起炉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管过去有什么猫腻,那一套朝廷不玩了,皇帝不会去细究,巡盐御史或是盐运司到底贪墨了多少银两,反正打包在一起全部扔掉。

    改革的难度降下来之后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可执行度。

    相反,如果是一套相对复杂的盐政,那么推广下去也必然是困难重重。

    所以这其实是基于现状、综合考虑的选择。

    顾左退下之后也没闲着,他寻着合适的时机去了李府一趟。妒

    李东阳看到他的奏疏也一样是皱眉头,

    作为阁臣,他考虑的自然是朝堂情绪。

    顾左是技术性官僚,他已经探明了皇帝的口风,取得了支持,于是更加等不及,

    李东阳的话更显一个成熟官僚的稳重,他是提醒顾左,大事要考察清楚。

    顾左将此话听了进去,妒

    李东阳不可置否。

    如果盐法真要改,那确实是个重大之事了。

    ===

    皇家雇佣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