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2章 圣旨:开海! (第2/2页)
提拔的大臣。但海禁是朝廷上百年的国策,事关重大,绝不可以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改了。 朱厚照定睛一瞧,原来是都察院都御史张敷华。 …. 朱厚照眉头直跳,所谓‘旦暮庸作的游手浮食之民,,就是说不种地的都是游手好闲的! 皇帝缓缓站起了身, 张敷华脸色一白。 一旁的左副都御史章懋立马进言, 皇帝刚刚那句话出口,李东阳、谢迁这样的阁臣都听出来味道不对。 因为……有些动怒了。 甚至于有当年皇帝还是太子时的那种感觉,就是诡辩。 一句‘你怎么不去种地,,你怎么回答? 你说我不愿意去?那不行,说明你贪恋权位。 你说你愿意去,那好了,照这位的脾气,接下来肯定是说:那你去种地吧! 次数多了,李东阳也就有了经验。 皇帝的脾气必须顺毛捋,你和他呛起来,那今天必定非常难看。 「张总宪!东南沿海百姓有不少都是以机为田,以梭为牛,他们一样是大民的子 民。再者说,浙江十分有七分是山,福建更是有八分之山,朝堂诸公都说要百姓去种地,百姓哪里有土地可以耕种?陛下一代仁君,始终忧虑的皆是那些无地的农民。」 朱厚照听了之后,忍不住翻白眼,这话才像是人话。 谢迁跟上, 朱厚照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定睛一瞧原来是刚刚一直在说话的御史何述林。 皇帝也不管是什么,拿了手边放着的一本奏疏就往那家伙的脸上砸去, …. 朱厚照指了指这帮大臣, 朱厚照背过身来,深呼吸了几下才渐渐平息怒火。 随后出声, 朱厚照笑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能够悠然见南山,是人家家里有钱。 到此时,他已经不激动了, 尤址这个人,很多大臣也熟悉的。 从外面调进宫,从来都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由此可见,皇帝是真的要让张、何二人‘感同身受,。 至于张敷华、何述林二人,他们确实开始脸色惨白了,自古以来也没有哪个帝王采取过这样的办法。 尤其张敷华,都一把年纪了,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希望都在儿子身上,结果却忽然弄出个这样的结局。 主要是他还有夫人、还有老母亲,真的把这个消息带回去,府里何日能得安宁? 张敷华跪了下来, 朱厚 照直接打断了他, 皇帝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一事。大约在10月份才传到浙江,官府、民间听闻,一时震惊。这个时候秋粮也已收的差不多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 而王鏊也接到了圣旨,正儿八经的开海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自弘治初年以来,天下大治,文物渐繁,资用亦广,海外诸蕃三年一贡、限其人船,所易货物岂能供一国之用?且闽人濒海而居者,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一切禁罢,百姓何以为生?国朝初年,蒙元退守大漠、然其根未断,东南亦有张士诚等反民出海为寇劫掠地方,因而有海禁之令。然今日,浙、闽两地无田百姓众多,太祖高皇帝爱民、惜民更胜朕万分,假若高皇帝亲临,仍禁海耶?是以朕祭告天地宗庙,决意重开市舶!只因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若从严而禁,则商转而为盗。反之,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尔总制浙闽两省,务要以百姓为重,妥处海禁开驰事宜,不得贻误,戕害生民!钦此!」 总督府等这道圣旨都已经等了三个月了。 今日之后,王鏊就有了大义。他的身后也是一帮从京里来的人,所有人都等了很久。 多年成败,在此一举! 这些之前都已经安排过了。 布政使暂时帮着处理市舶司事宜,按察使着重查处走私商人,都指挥使严守大城、要道,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就要闻令而出!. 皇家雇佣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