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命随年欲尽 (第2/2页)
终于也明白了,偏偏是他、偏偏是王琼,他还能不明白? 于是他再也不敢隐瞒,颤着腿跪了下来, 朱厚照还不至于为两千两就把刚上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给杀了,但不杀人也有很多手段可以用,就像今天。他其实没生气,但有一个词叫不怒自威。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 刘瑾明白,今天的每一句话都是特意对他讲的。 其实,昨日朱厚照对李东阳讲了那么多,也不是兴致到了、或者是正好李东阳在内阁里,所以拉过来闲聊几句复套、国策的事。 哪里是那么随意? 皇帝这么讲,是要内阁知晓他的意图。提前透露这个动作背后的政治含义就是:皇帝现在还不希望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丑啊,主要是。 而从李东阳的角度来说,他必须要接得住皇帝的招。 如果什么都不想,回到家去蒙头大睡,一次两次的,皇帝就会觉得你是个蠢人,至少没有用得很贴心的感觉,所以可能会因为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就被调走,但其实种子早已经埋下了。 如果能接住,那就是很容易重用的大臣。 所以许多事说不上来,解释不清,有的人就是很容易被皇帝信任,这才是伴君如伴虎的真实用意,所谓人心隔肚皮,皇帝的那颗心,谁能时时、次次摸透? 好在李阁老在朝堂沉浮多年,招他肯定接得住,问题就在于接不接得好。 这是他最近第二次去刘府,这次还多少是带着圣命。某种意义上,这就像劝架一样,上次没说动刘阁老,这次更没说动皇上,而且皇上明显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 …. 【鉴于大环境如此, 刘健也一样的聪明,他看到李东阳第一句话就是: 李东阳两只胳膊举着,老人家也有几分可爱似的,拖长音叫了叫, 刘阁老是不苟言笑的人,见李东阳如此,他也只是示意他就近入座。 随后也不浪费时间, 刘健心里叹息,这就难办了, 李东阳现在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刘健略有震惊,他和皇帝也不是第一天交往了,从他还会太子时,一路至今,碰到了多少大桉,哪一次有过这样轻饶的? 「阁老对陛下有最大的误解,便是觉得陛下嫉恶如仇。可事实证明,陛下行事分外知道 轻重,从不会使蛮力治国。复套之议虽然大胆,但是若真能成,确有破局之效。」 有时候事情本身的利弊容易看得清楚,尤其朱厚照并不是不懂脑子的人,也不会像隋炀帝那样,盲目自信、没有节制的使用国力。复套若要成功,将帅、骑兵、钱粮,这都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骑兵极贵,需要分几年时间积攒。 然而除了事情本身的利弊之外,还有做事的人…他的个人得失。 说开来,复套这项国策,不理解的人还是多。如果内阁在此时依然‘纵容,皇帝,那么由此而来的非议、批评甚至弹劾也会非常多。 刘健眉头锁得极深,这是进退一步就天上地下的区别。 李东阳摆摆手, 李东阳知道,这就是皇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缘由。如果打败了,那没什么好说的,皇帝的威信必然有所下降,吞下失败的苦果安稳几年吧。且上奏复套的杨一清也难以脱罪。 但如果成功就不一样了,当今圣上在当皇太子时就已经十分有威望,如今再有军功傍身,满朝之中,谁能挡他? 所以李东阳要来规劝刘健, 刘健笑得惨然, 李东阳脸色大变, 刘健自小刚直,他原来在翰林院就有个刘木头的称号, …… 而在千牛堡之外, 随风舞动的明军踏雪而行,他们这一路竟然追到了长城。在这一段长城之北,就是河套! 皇家雇佣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