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0章 苦熬与征兆 (第1/2页)
朕乃一代圣君正文卷第190章苦熬与征兆纷纷扬扬的大雪持续着,草原上的日子一样不好过,这几年达延汗巴图孟克东征西讨,好不容易打跑了西边的瓦剌,但是他达延汗的汗位并不稳固,因为还面临异姓权臣专政的局面。 达延汗自领左翼三万户,但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和土默特这些三万户的大小领主们并不完全服从达延汗的统领。 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岁了,成为了一个完全的成年人,他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功勋。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养母兼妻子满都海哈屯带着他出征瓦剌,驰骋大漠,瓦剌人的西迁多少都是满都海哈屯的功劳。 现如今,右翼的这些异姓权臣以及大明,他可不能再依靠女人了。 冬天对草原来说就像永夜,太阳之神不再给以热烈的阳光,动不动就是北风呼号,部落里有些羊和牛会冻死,人如果缺了吃的和御寒衣物,也是一样。 可自从弘治十一年之后,大明的太子影响力日增,他打击了几个与部落关系良好的商人,撤走了原来的大同总兵,还把一支骑兵部队放在大同。 大同往西,甘肃、延绥、榆林一带又设了三边总制官。当初王越在的时候就让他们吃过苦头,后来秦紘虽然不主动打仗,但是这个人也是整日练兵备战。 弘治十三年他们还能占着一些便宜,十四年、十五年、十七年其实是越打越艰难。 那个大明的太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断的扩充大同的骑兵部队,虽然这支骑兵部队他们可以避开,但也一样让他们感觉到压力。 因为他们再也不能那么随意的犯边了,万一消息走露,这些狡猾的明人来个守株待兔,把骑兵部队主力正好调到他们想要进攻的地方怎么办? 越过长城更加不行,他们以往仗着马快还可以抢了就跑,现在也有被缠上的可能。只要损失一次,右翼的那些秃鹫就会张开血盆大口的。 好消息是,弘治十七年一到,秦紘不行了。 换了个叫杨一清的。 这个人他们还不了解,或许可以打打看。 反正在大同是要小心些的。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弘治十一年之后他们与大明的朝贡贸易断了,据说是那位大明太子不允许,他真的太可恶了,如果没有贸易,草原上是没有茶、盐、粮食以及药品这些东西的,现在似乎也只能靠走私维持着。 外部环境的恶化,连带着右翼的那些混蛋都不将他放在眼里。 达延汗的开局可比朱厚照难多了。 满都海哈屯给牵着才满十岁的小女儿的手,顶着寒风给这位草原之雄披上羊皮制作的暖衣。 女人知道自己的男人忧虑的看着南方心里在想什么。 …. 雪花落在巴图孟克的胡须上,随风一晃一晃。 这平脸的汉子露出一股狠劲, 满都海哈屯亦有些忧心, 弄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的确也有些道理。 所以现在的边关,就是一个字,熬。 大明逐步加强军事力量,收紧物资控制,鞑靼则像一头勐虎,到处冲撞要死咬 一口rou下来吃。 鞑靼人、明人的日子都不好过,都在苦熬。 好在,大明在大同的骑兵口粮是有保证的。 弘治十二年,这支部队的指挥使杨尚义获得了直接向太子上密折的权力。它的名字当然不叫密折,这样说就太容易引起朝臣的误解了,它的官方名字叫《关于大明铁骑半年度发展情况的报告》。 最早时,杨尚义还不知道怎么写。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已经知道太子的要求了,首先要写概况,多少人、多少马,面临什么形势、遇到什么困难,哪些解决,哪些没解决,需要什么支持,做出什么贡献之类的。 这每半年一次的报告,太子都是亲自阅览,而且火漆封印,不允许任何人半路打开,擅自打开者死。 所以说户部不敢欠饷,兵部不敢欠马,万一给杨尚义打个小报告,太子绝对找他麻烦。所以这支骑兵部队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身,外部资源是不缺的,只有内部的腐败、偷懒才能毁掉他们。 为此朱厚照又塞了不少军学院的学生进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