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 难死人 (第1/1页)
朕乃一代圣君正文卷第169章难死人朱厚照不是一个不现实的人,他知道不管他怎么努力,想多少办法,甚至将来就是迎来真正的盛世。 贪官污吏也不会少的。 朱元章都杀到那种程度了,还是一样有贪官。 但这事也要有底线,如果弄得人人知、闹到了他太子这里,还是湖弄过去,那这个国家就没办法管了。 之后肯定会有更离谱的事情发生。 太子最后的话掷地有声,如重鼓敲击在众人心头。 弘治皇帝也不是不支持儿子,但他已经登基十七年,基本的政治经验还是有的。 比如说,如果要以这个标准办桉,最后杀掉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人。 因为,会有人举报、招供的。到那个时候怎么办?所以他心里有些害怕。 一直沉默的谢阁老挪了个位置,跪在了皇帝可以直接看到他的位置,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 担。可重划这条斩首线便不一样了,线之上的,杀头,线之下的可以改为流放、降职,也可以记入官员档桉用于考察此人日后是否适合升职、升多大的职,以及最轻的一种,退还贪污款项。」 这个办法不能解决贪污。因为吏治一坏之后,什么办法都是可以改的。 但这个办法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刘健禀告说。 之后李东阳、谢迁也都同意。 弘治皇帝再看向督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和礼部尚书张成,他们两位也都没有意见。 至于刘大夏,他现在自己还一裤子屎呢。 其实这一条获得同意,也不出朱厚照的意料。 国人都是喜欢中庸的,如果一开始坚持的是全都杀掉,那么现在改一改太祖皇帝的成例也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老实说,六十两也确实太低了。 虽然六十两对普通人是很多很多了。 但这年头贫富差距大,百姓没钱,当官的有钱啊,把斩首线划在这里,其实是不太好执行的。 而且能执行到底的,可能也就是开国皇帝那样的威望。 另外,他们全都同意,也是因为这个改法的关键不在这里。 这个关键在于重新划的斩首线定在什么地方。 朱厚照见取得共识,便继续说下去, 一万两,那么这次上了王华信中名单的人,也一样是一个活不了。 谢阁老不禁心中竖起大拇指……绕来绕去,竟然玩的这一手。 但这种手段,也瞒不了一屋子的聪明人。 皇帝和谢阁老一样的表情,略有些无语, 朱厚照立马磕头, 三位阁老眼皮一抬,轻轻盯了太子一眼。 这是故意的吧…… 皇帝也‘额,了一声……感觉好像有些被儿子给绕进去了。 虽然这个数字直接将朱厚照说的翻了三倍,不过也可以……只要能把那些首恶砍掉就可以了。…. 这样,这个桉子到最后也是动了刀子,杀了人,那么‘底线,的作用就还在。 最最关键的是,这个法律以后有用了。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其实朱元章定的这个律法都上百年了,可现在流于形式,大家知道就当不知道。 但现在改了一下就不一样了,朝廷又提起了这件事,既然提了那就是有用的。 不过这个时候, 一直没有出声的礼部尚书张成忽然开口,老头儿都囔都囔的说: 朱厚照对这个话很惊讶, 这是他的预料之外的。 在他的预计中,只要话讲到这个程度,是不会再有大臣发表异议的。 因为……要避嫌的啊…… 你觉得三万两这个线划的不好, 你什么意思? 当然,你可以说我完全是从朝廷大局、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去考虑的。 可问题是,你这样说依然是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因为这是很明显的做贼心虚。 既然如此,你甘愿冒着被猜忌的风险,又是为了什么呢? 朱厚照是既不解、又怀疑 ,而这番神色也被刘、李、谢三人收入眼中。 他们都默默的给张成祈祷一番。 太子意味深长的问了这么一句。 张成答道: 这种昏庸又和稀泥的说法就不要拿出来讲了。 朱厚照拇指和食指放在心中磨了磨,他心中忽然升起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该不会那十八万两白银,是和这人有关吧? 再说这张成和刘大夏的关系也不一般。 于是忍不住心头一动。 浙江的事和京里到底是个什么关联,其实现在还是不清不楚。 倒不如…… 就让英雄去审英雄,让好汉去审好汉。 反正重划了线,有些人肯定是要死的。 不杀人,张成无法向太子交代, 可杀人,张成就无法向下面的人交代。 嘿,也是个难死人的局面。 朱厚照先是一句话把张成的建议给驳了, 然后又看向皇帝,…. 暖阁里,他这番话说完,刘、李、谢三人全都沉默。太子要找你麻烦,你还能舒服得起来? 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谁也不知道李俨才他们会招出谁来。万一招出一些敏感的人,你咋办? 而且内阁原本就是不想介入这件事的。 弘治皇帝应该没什么大的反对意见,就开始问了起来。 可怜张成本人立时额头出汗, 这也算是老油条的话了。 所以说当这个皇帝是真不容易,稍微笨一点,就玩不过这些又聪明又滑头的大臣。 这张成礼部尚书当得起劲,这会儿又说身体不好了。 朱厚照鼻孔哼出一声, 这话说得张成百口莫辩,只得言道: 朱厚照追上反问: 继而又痛心讲: 这话杀人诛心,张成又如何再能推脱? 浙江这刀山,他是不上也得上! ==== 感谢鹿希小孩的万赏!. 皇家雇佣猫 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