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平盛世 (第1/1页)
执掌天下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 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 吕后做了皇太后,就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歌儿:“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雉因而大怒,派人杀赵王刘如意,迁徙淮阳王刘友到赵国,并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用哑药将她毒哑,这才把她抛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 吕雉后来竟然又叫刘盈来看,刘盈吓得痛哭失声,命人向吕雉说;“这种事不是人做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看见此等惨绝人寰之事,万事俱灰,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 刘盈认为母亲如此惨无人道,已经违背常理,惊骇非常,而不愿处理政事。 年迈的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cao劳,终于卧病不起。 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 萧何思索没有回答。 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 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神农忙派阿青调查曹参。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早年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是典狱长,但已相当出名,萧何为曹参上司作为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也就是亭长,是他的下属。 曹参拥护刘邦起义反秦,击败项羽后,靠战功升至齐国宰相。 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 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 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众说纷纭,曹参不知如何决定。 他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 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净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以此类推,把这方面的道理都讲了。 曹参于是让出自己办公的正厅,让盖公住在里面。 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所以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人们大大地称赞他是贤明的丞相。 曹叁 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 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 曹参离开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要把齐国的狱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行为,不要轻易干涉。” 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不是这样。狱市这些行为,是善恶并容的,如果您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言相劝。 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萧规曹随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 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 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答应了。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惠帝吃惊的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小声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看了看曹参说:“不好意思,您好像也不如萧何。” 曹参大声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想了想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神农说:“萧何因为作为而受到尊敬,曹参因为不作为也受到敬重。黄老之学挺有意思” 女娲说:“主要是当下百姓民心思定。百姓需要时机消化汉初的巨变” 神农深以为然。 文章转移至星空和游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