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撒米节 (第2/3页)
又是一个八字须的白面后生。 “胡闹!” “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俩忘了。” “嘿嘿,炅大当家,我俩闹着玩了。”董元抠着胡子傻笑道。 “一家一半,散了。”毛炅喝道。 两人带着家丁匆忙扒拉了几个僮仆,各嗤一鼻,收了场子。 今天是南中的大日子。 撒米节。 每年南中粟谷丰收,牛羊被野的时候,各郡的汉人、蛮夷都到味县城里交换各自的物产。庲降都督会借着这个机会,召集各郡达官贵人,族长酋首在城中举办隆重的“撒米节”,以此拜神敬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南中七郡,牂牁、朱提、云南、永昌、越嶲、兴古、建宁各郡的头面人物,今天云集味县。 是庲降都督的权威,更是霍家的号召力。 今年的“撒米节”格外特殊,来的人也格外多。往年都有以各种借口溜号的,今年一个不差。 这些人不是为了红河剿匪来的。 靠近市场的城门楼传来牛角号声,城门外搭起了高台,台子上摆着三牲和香鼎,正中间放着一个巨大的牛头骨。 高台周围插着黑色的旌旗,旗面上绘着蛇、鱼、虎、龙图案。都督府的兵丁把台子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台下整齐排列着条案和坐席。 牛角号吹了三巡,一年一度的南中“走红毯”仪式开始了。 孟家兄弟不管自家门庭如何败落,该讲究的排场一样不少。扛着孟家的大纛旗,骑着最威猛的滇池驹,孟干、孟通兄弟俩最先出了城门。到了祭台前,二人径直走到最头前的位置,一屁股坐了下去。 人群里除了昆明人,其他部族的夷人都暗自斜了他俩一眼。 孟家兄弟刚刚坐定,城门里冒出一头梅花鹿。鹿背上的人一身黑袍,头上发髻高高耸起,手上攥着一根藤杖。鹿后面跟着一队披头散发的奴仆,头前一人举着一面虎纹旃旗,上书一个白色的“谢”字。 牂牁谢黎。江湖人称谢老鬼,最大的本事,贩卖僰奴。 四个袒胸露乳的壮汉抬着一张宽大的罗汉床从门洞走了出来。床上斜躺着一人,身形肥胖、满面红光,食指和拇指轻轻捻着细长的八字须,活脱中原世族的派头。后面一队侍女,一队男仆,还有一队披甲持剑的卫队。最前面的兵士举着旌旗,上书一个“姚”字。 云南姚岳。江湖明称姚富贵,暗称姚胖子。别看白净净、胖嘟嘟,模样可爱,实则毒的很。比砒霜还毒的毒。 一队白衣人出了城门。 中间也是四人抬的罗汉床,只不过比姚岳的简陋了许多。四四方方的一张木台面,上面的人盘腿而坐,银发白眉、双眼微闭。旁边的随从白衣散发,两边的卫队腰挂直刃砍刀。一面黑旌旗在队伍里格外显眼,上书一个“吕”字。南中最神秘,也是最特立独行的家族。 永昌吕杲。江湖敬称吕城主。蜀汉平定南中时,上一代吕城主是唯一不rou诸葛亮的人。 毛氏兄弟和董家兄弟之前在僮仆市的“鸡”还没斗明白,但这会儿却一起出了城门。两家兄长还算识得体面,互相客客气气。毛诜、董元二人就没那么虚伪,互相挤着走出城门,非要去抢个头前位置。一看孟干、孟通占了,顿时xiele气,两人屁股一撞,在旁边坐了下去。 其他家出城门,围观的老百姓都行注目礼,毛董两家的待遇是忍住不笑。 梆子鼓敲了三响,重要人物闪亮登场。 一对铁甲骑兵快速从城门通过。队伍里唯一没有穿甲的人骑着一匹黑马走在最中间。此人一身官袍,慈眉善目。与常人不同的是,在此人鼻下竖起中指,刚够挡住他的人中。 建宁太守爨谷。爨熊他哥,爨琛他爹。南中七郡举足轻重的人物。 霍戈视其为元老,他视霍戈为老大。 “举足轻重”的排场就是,他一到场,大家愿意不愿意都得起身跟他打声招呼。 “元老”的修养在于不管是谁,都给人家还个礼,哪怕是孟家兄弟。 董元上前问道:“太守大人,今年的撒米节为何如此隆重?”旁边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爨谷回道:“撒米节是我南中黎民百姓祭天神的日子,祈求上苍保我南境粟谷丰收、牛羊成群。今年各郡风调雨顺,大将军顺天悯人,如此隆重自在情理之中。” “外交辞令”自然不是那么幽默,大家也没从字面意思得到什么关键信息。于是,客套完,大家便各自归位,等着仪式开始。 全体静默,主角落座。 八人抬的轿床慢慢出了门洞。牙床四角各站一名金刚力士,正中一副巨大的华盖,下面端坐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须飘飞,身上的官袍金银嵌丝,隆重体面。 旁边的老百姓纷纷跪倒在地,不敢正视。 “庲……降……都……督,安……南……将……军霍戈到……” 唱这一句的不是别人,正是霍戈他儿子,霍彪他老子,霍家的贾子,霍在。 就这一句,他差点喊破嗓子。 轿床落地,众人齐声,“参见大将军!” 霍戈缓慢走向祭台,各路当家人毕恭毕敬地跪在两侧,台上巫师开始燃鼎焚香。 一通鼓响毕,霍戈上到祭台,手举三炷香,庄重地三拜九叩,两名力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