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十 魁选之日(4k) (第1/2页)
暗闻歌吹声,知是惟扬路。 一夜雅兴,天上圆月从东边柳梢逛到西边城楼,看遍繁华,终于枕于西山。仿佛那微醺酒客,半倚在红楼门前,微眯醉眼,借着余光打量那看不倦的十里春风。 与月亮较了一夜劲的雨,见斗了三百回合的老对手拍拍屁股一顺溜了,也没了兴致,最后撒了一盆,便草草敷衍了事。 白鹭酒楼的惟扬材士也押着一帮子人,踏上了回程的路。 酒楼中就剩些没人看上眼、问不出油水的草头百姓被扔在原地。 说书先生正是其一。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书先生此刻思如泉涌,感觉一部荡气回肠的三侠五义,就在肚中大肠包小肠地包着,只是欠缺某个点。 说书先生看看天上,又看看离去的惟扬材士,突然想到什么,嘴里又赶紧嘟哝一遍,而后一拍大腿,喊着:“有了!有了!” 旁边的人吓了一跳,冲着说书先生不满道:“什么有了有了?好好的一顿酒都泡汤了。” 说书先生只顾着自拍双手,笑着说:“有了!有了!那崔府二公子崔桓,正适合写进书里。” “你怕是有毛病吧,和我讲这些干屁吃?” “你不知道今天那剑客是谁?可我认得!这立意好,能火,能火啊!” “你怕不是刚刚吓尿了,还是失心疯了。完全不是好嘛?”旁人急着要远离是非之地,埋汰几句,匆匆走了。 就留下说书先生一人,还在原地陶醉。 风波一定,闻着味的商贩们又把摊位摆满了胭脂路。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正巧雨也停了,生意还能再往上翻一番。 这雨一停,还别有一番好戏。 “你个挨千刀的,大半夜干什么来了?还不回家?”身着襦衫穿着褶裙的女子,揪着耳朵把一个嘿嘿傻乐的糙脸汉子从酒肆里拖了出来。 “不要,你……泥奏凯,俺不回去,俺要喝酒!咱说好的嘛!”汉子含糊不清地说道,抱着酒肆的门柱不肯撒手。 “喝喝喝!醉成这样了还喝!还不跟我回去!老娘还不信了!”女人脱下披着的半臂罩衣,挽起袖子,可还是死活拖不动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汉子。 酒肆内街道上的人纷纷侧目,趺坐在席上的下等歌姬们,带着黄腔的调子里也捎上了些许笑意。汉子见状嘴角又咧开到了嘴根,嘿嘿直乐。 女子脸色羞红,又无奈又气愤,只好到汉子耳鬓厮磨了几句。那汉子忽然眼睛一亮,直说到我醉了我醉了该回去困觉了,就搂着女子一步三晃地走了。 这样的情形,在这个夜晚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有温和的,有粗鲁的。有初成家头回被抓的,有老惯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客人们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也不想想下一个倒霉蛋会不会轮到自己。 更是有人即兴吟诗一首: “广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叫好。 今夜似乎理所应当就是如此。 如此今夜似乎就是理所应当。 不论儒林子弟还是市井流氓,不论瓦泥匠还是田舍郎,都不分贵贱高低地坐在一起,插科打诨,互相捧哏。 举目便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侧首就是柳陌花衢,茶坊酒肆。名目相次,各有观赏。 八月十六,广陵江两岸,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街上游人才渐渐稀疏;但也只是凑热闹的庄稼汉被婆娘逮回了家里,小商小贩也趁此机会稍作歇息,或是解决下三急小眯一会儿,或是抓紧备货补货。真正腰囊鼓鼓的款爷们依旧在楼里坐着,喝茶听曲,磋商论事,就等着晚上正戏上演。 五鼓钟鸣,朝马桴动,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紧锣密鼓,争分夺秒。说书人讲完晚班,顾不得喝一口茶吃些点心果腹,就赶着讲起了醒早。 坊巷市井,买卖并朴,酒楼歌唱。新声巧笑,按管调弦,又与前夜无异。 垂髫童子们也纷纷跑上街来,揪准一个软柿子不放手,围着某个卖零嘴卖点心的流动商贩,蹦跳捣乱,伸手讨要。 花街之上,行人各色,雕车竞驻,宝马争驰。 崔桓本应该也是其中的一员。在他多年的努力摆烂之下,不久前终于在崔家人恨子不成龙的眼神中,被崔老爷子亲自宣布武道无望,那就做个混吃等死的闲人好了。崔桓顿时悲痛地笑出了声,当夜就耐不住感伤,不得已纳了一房美妾来抒发无处宣泄的情绪。 崔桓此人,外表怪丑萌的,就好像是一块顶级的五花rou,生得白胖,却不肥硕臃肿,不出彩的五官也机缘巧合显得有几分憨态可爱。 本以为可以成为一代浪里白条,可惜时运不济,崔桓的大名被写进了十里春风的黑名单,他只能召集一帮马屁精,在白鹭酒楼同美好隔江相望。如今更是流年不利,堂堂崔家二公子,竟然只能在惟扬材士的待审室里上演铁窗泪。 “来人呐,来人呐,冤枉啊,我是大大的良民啊!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啊!我祖父为陛下流过血,我祖父为陛下立过功!” 这时,谭道人背着手走入待审室内。崔桓立马眼巴巴地望着前者。 “公子莫急,今日情况特殊,只能照此流程走一走。现在老道就放公子出来,请公子去偏厅喝茶。” 崔桓闻言,却突然一把攥紧谭道人刚刚拿起的铁锁,一番拉扯后将锁拉回原处,默默走到牢房深处,面向墙角抱膝坐下。 开玩笑,前一个被惟扬材士请去喝茶的,比过年府上宰的猪叫得还惨。我可不是猪,去不得,去不得。就算我真是猪,那也没到出rou的时候,慢点杀,慢点杀。 半刻钟后,崔桓不太自在地坐在一个蒲团上,面前的茶杯热气腾腾,相对只有谭道人一人。 谭道人虽说是惟扬材士里同崔家关系亲热的代表。此前与崔家来往,算得上殷勤至极,但崔桓依然莫名不喜谭道人。 “崔公子尽管放心,此处是老道平时参道悟经之所,不会有人打扰。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