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完结感言(亦或是讨论吧) (第3/5页)
也是个有钱人,这就吃力了,所以他一直找寻能够让他合理应用的法门。 只有梅超风的九阴真经,有地点有把握,其他的什么独孤求败墓,或者灵鹫宫石壁,我就想笑。 只要深入读读这段原著,就知道那地方你知道一个大概,具体有多难找? 这就仿佛说,你们城市外的一座山上埋了一千万,乃至一个亿,你找一下看看。 主角只是知道大概情节,并非将原著毫无巨细的背下来了,能找到? 独孤求败墓因为有二十年后的杨过找到,现在还在,情理之中。 可灵鹫宫都过了一百多年,你就能肯定石壁没有被人破坏? 李秋水留在西夏的图画在原著中都被招亲之人破坏了,谁注意看过情节? 那么在这一百年中,灵鹫宫的就一定没被破坏?况且就算还在,进入那个地方,原著中描写有机关,你怎么知道你不会被机关坑死?哪里有明确的九阴真经保险,是不是这个道理? 再说回来,主角那样对待梅超风,只是为了九阴真经势在必得而已,否则他怕梅超风毁了九阴真经。 原著中欧阳克用蛇阵困住梅超风,梅超风的选择呢? 请看原文: 【梅超风道:“那么你先撤开蛇阵。”欧阳克笑道:“你先把经本子抛出来。”这《九阴真经》梅超风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哪肯交出?打定了主意:“只要我让毒蛇咬中,立时将经文撕成碎片。”】 梅超风是个性格凶厉之人,主角又没有一招制住她的本事,一旦对方感觉不敌,毁了书,这怎么办? 主角目的是经书,不是来行侠仗义,搞杀人之事,所以他才那样说,就是让梅超风心里产生压力,不敢毁书罢了。 至于说将其剥光等等,其实吓唬成分居多。 而且主角一直认为,发财方能立品。 他有了九阴真经后,有了发挥九阳神功的武学技法,就变了。 这个分寸之处,就是好色而不yin,爱财而不贪,也不是他不坏,他做的事都是正确的,而是万事他有担待,也有交待。 别人敬他,他也会回敬,像郭靖坦白黄蓉将他的事迹四处宣扬,主角本来对这个人恨的牙痒痒,但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内心交战,很难抉择。 结果郭靖又出手助他,度过走火入魔之劫,还有人嚷嚷着要让主角报复黄蓉。 我就想说,救命之恩大于天的道理,你都不懂,还算是个人? 在天龙世界时,少林寺几次与主角冲突,主角没杀一人,为什么? 因为少林六玄在他身受重伤时,没有乘人之危,继续下手。 要知道,金庸在天龙原著,旁白交代的很清楚,少林寺的高僧都是仁人高士。 绝不能因为他们所谓冤枉乔峰,围攻乔峰就质疑他们的人品。 我们看书是以主角视角,但在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时,你得跳出来。 在少林视角就是,你乔峰半夜潜入少林,还有沙弥指证你打了玄苦一掌,还有人说你的父母也是被乔峰打死的。 那么围攻你这个杀师杀父母的孽障,有什么错? 但就这也让玄慈有了疑问,所以看着乔峰逃离,微微发愣,这才有了让玄石、玄两人跟踪乔峰,而后为他证明清白之事。 主角行事不叫反复无常,而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对错固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是合情合理,所以他对少林因为七十二绝技来曼陀山庄,以及维护萧远山,心里不满归不满,但不会认为他们错。 这只是大家立场不同,并非真的触碰到江湖底线“信、义”二字。 少林寺与主角的纠纷一直都是限于与他本人,并未迁怒他的亲近之人,那么他也就会有底线,不会真去欺负小和尚,失了格局。 这与反复无常根本不挂钩。 再说回到小说中来,金庸笔下的乔峰,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也是一个悲剧英雄,因为我将他写死,导致很多人喷我! 说实话,乔峰之死,看懂的人自然明白深意,金庸将他写绝了,他一出现,豪气干云之处无人可比,必得抢了主角风头,与本书立意背道而驰。 但若不是,那就不是乔峰,而是顶着这个名字的工具人。 我本事有限,写不出那样的乔峰,所以我还不如让他提前下线,以此保留原著中那个群雄束手,气盖当世的乔峰。 否则,他活着,必要与主角做对,这非关其他,而是因为两人理念不同。 不说别的,主角与少林寺起冲突,乔峰一身武功源出少林,岂会袖手旁观? 那是让主角将他公平打败,还是让他打败主角? 要知道以扫地僧之强,功力高出乔峰不知多少,也要让他被击伤,可见金庸对此人之爱重。 当然,那是因为扫地僧要将萧远山打的龟息,力道必须得控制的恰到好处,难度远胜将其击杀或击败,这才给了乔峰可乘之机。 但鸠摩智偷袭被扫地僧化于无形,慕容复被弹飞,乔峰就能让他吐血,形成这种反差,无不说明,金庸爱谁。 我也看过好多人写结拜剧情,说实话,我看到就想吐,乔峰与段誉的结拜,怎会那么简单,段誉的洒脱慷慨那不是装出来的。 他与乔峰喝酒以后,将自己出身,还有遇到鸠摩智,乃至于诸般丑事都毫无巨细的说给乔峰听,压根不掩饰。 乔峰的反应,金庸写道:“又惊又喜”,这种反应之下,才会认可这个人,其他人做得到吗?有目的的接近与发自内心,真心实情,乔峰看不出来? 他不是一个莽夫! 所以我写不出来这种脑残剧情,我宁愿让主角仗着先知优势,阴死乔峰。 …… 再说到主角想法多变,呵呵,我就想笑,谁的想法不变? 原著中的乔峰,谁又真正了解过? 照某些人的看法,他的想法也是变来变去,莫非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乔峰刚开始身份没有暴露之前,他是以宋为荣的,认为辽人该杀,参考原文: 【萧峰听到这里,心道:“原来如此。我在丐帮当帮主之时,或亲自出马,或派人动手,杀过不少辽国的大将武人,何尝有丝毫含疚之心,只觉这些人该杀,杀得好。我爹爹却致力于两国休兵和好,有仁惠于两国,功德胜于我十倍。”说道:“多谢大师指点,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个疑团。”】 而他知晓自己是契丹人,又在雁门关前看到宋兵屠杀契丹人,那时的他想法又变了, 【过了一会,乔峰缓缓地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乃至于最后相助耶律洪基平叛当了南院大王,看到辽人打草谷,他的想法又变了,他想着为什么宋辽不能和睦相处,所以他不愿意带兵攻宋。 照某些喷子对于主角报复黄蓉的看法,乔峰也就是贱了,宋人那样对他,他为什么不提兵报复,慕容博也是这样蛊惑他的。 但他心里不愿意这样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