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句芒木精 灵筠化形 (第1/3页)
红袖添香,荐为枕席,虽头次经历,仍是生出一丝惊罕,近忆孟月卿自荐为妾一事,不免斟酌她的目的,又揣度自身德行是否足够,所能照拂一位散仙。 “嗯……” 鹤轩沉吟难决。 “小女乃先天木精化形,天生灵体,易遭觊觎,今见阁下高论,恳求为妾,不求燕婉,但希庇护。” 封灵筠自爆根脚,言语真挚,屈膝下跪,垂泪哀求。 月婵莲步一攻,执手去扶,趁着亲近当儿,对着灵筠耳根深深吸了一口灵炁,如沐春风,陶醉沉湎,说不尽的畅意,道不尽的风情。 “郎君素爱佳丽,独因面薄,不好答应,妾身作主,替郎君应下,meimei莫要垂泪。” 温言说着,双手亦不老实,趁机揩油,偷来灵筠眼泪,沾在唇角,香舌悄尝,秀颈压住灵筠右肩,觑准耳根,琼鼻急吸,吞吐甲木元炁,似青牛爵仙草。 吸至酣畅时,不顾生分,一劲搂抱,竟不似第一日相见,好似千年相伴的宿世姐妹。 鹤轩怎的不知唐月婵的小九九?暗忖 “好个刁妾,准是贪图人家灵炁,否则怎会帮我纳妾?” 封灵筠身躯吃月婵急搂,纵为女身,终闲不适,再见她吞吸自身灵炁,虽是溢出一丝无足轻重的木精元炁,仍让她不喜,又见鹤轩不置可否,惦念仙柬预言,不敢放任机缘流失,香口三开: “小女身为元炁灵体,对修行者有无尽好处,他日为妾,可元神双修,互益双方。” “郎君,快答应嘛!” 月婵狗也似贴在灵筠身上,不住摩擦,贪婪的吮吸元炁。 鹤轩出口和应: “也罢!你我结为名色夫妻,守望互助,同参天仙。” 灵筠闻言大喜,万福一礼,改口称呼: “贱妾灵身早满,今蒙庇佑,成精化形只在须臾,唯望夫君赐赏纯阳精血,助妾化形。” 月婵扶她起身,一副jiejie作派。 “精血?”鹤轩皱眉。 “贱妾灵身被压三百年,长久不受日精月华的滋养,渐为阴质,须得夫君一点纯阳精血,启开封禁,转阴为阳,方可化出rou身。” 灵筠一面说,一面走向鹤轩,及至跟前,忽的跪下,捧着鹤轩右手,把那中指塞在樱桃小口中,贝齿轻咬,满满吮出一地赤金色的血液,吞咽腹中。 “夫君,不若请家仆先行回避?” 灵筠面带羞涩,扭捏道。 “少爷,三儿出去看看雨势。” 萧三见“新夫人”发话,带了斗笠,转往庙外。 灵筠见外人离去,一拍头顶,浮出五十亩金色庆云,斜冲云霄,垂落万千玄黄功德丝,罩护自身,嗣后盈盈一礼,自顾自催动玄功,幻出重重红曦,自织自缚,化为人形虹茧,漂浮离地。 外间登时雷雨交加,一道道紫色雷电无名而生,自天下坠,声势骇人,几摧山岳,吃灵筠头顶的玄黄功德庆云一阻,竟是滞空流转,难以劈下,再吃万千功德金丝一绞,立为乌有。 “轰隆” “轰隆” …… 一连九道紫雷,悉被金色庆云化解。 金色庆云先是衰减为五亩方圆,忽的天空生出一束奇光,穿透乌云,划破雨幕,斜罩庆云,注水也似,将其拓为百亩。 庆云幻化,金殿道钟、玉池朱杆,石亭法鼓,不一而足。 鹤轩略忆昔年: “根基牢固,法体初凝,元丹一转,已证真人!” 化形雷劫,方一度过,方圆千里的甲木元炁,刹那汇聚,旋涡也似倒灌至红茧内,溢出万千红光,映得小庙一片霞光,神异非凡。 金色庆云上方,红日斜照,经甲木元炁滋补,涨大淬炼,从一尺增至二尺,最后增至九尺,锻出万千赤红阴渣,吃那九声道钟震荡,立为灰烬,散为阴炁,归于虚空。 “嘶!方才凝形,元丹便已九转?” 鹤轩大惊失色。 不消半刻,红茧剥落。 一位赤裸佳人屹立百余块红色茧壳中。 纤长藕腿,犹如玉柱,肌理紧俏,肤质如玉;那欺霜赛雪、嫩如玉液的腰肢玉体,不禁浮想联翩;恍见一双玉丘微耸,粉葡如粒,方知女儿元贞之妙;再见明眸皓齿、玉肩秀颈、粉弯雪股,恨不得立拥怀中,细揉慢捏,永不撒手。 许是被夫君久看,灵筠一脸娇羞,伸出葱花玉指,遮掩丹腮,把那青丝一垂,喁声求告: “贱妾并无衣物,恳请夫君赏赐。” “夫君快取素华裙,meimei天香国色,合配此裙。” 唐月婵惊讶于灵筠之美,又听鹤轩说她功行极高,念着日后求她一处修行,急献殷勤。 素华裙由百年火蚕丝织成,花纹奇美,做工极佳,看似透明如纱,实则入水不濡,色如丹砂,轻如纸张,为英国公府赠送珍宝之一,最重要的是,冬日自生暖意,可抵风寒。 先赠令狐莹,无奈莹儿厌红,转赠梅红蕊,却被婉拒,继送月婵,本拟宝裙终究送出,不料流转给封灵筠。 鹤轩无言,从小乾坤袋中,掏出月婵私包,翻出粉色肚兜、白色亵裤、藏青抹胸、红色素华裙,一一递给灵筠。 “多谢夫君,多谢jiejie。” 灵筠一眼爱上红裙,捧着谢礼。 “meimei,jiejie帮你穿衣。” 月婵见机卖好,服侍灵筠穿衣,甚是殷勤。 鹤轩一旁寻思: “无事献殷勤,非jianian即盗!” …… 于时,萧三忽的在外呼唤: “少爷,外间出大事了!” …… 他把剑眉一挑,披上蓑衣斗笠,转出庙外。 “少爷,您快瞧!山洪里有一条巨蚺!” 萧三压着斗笠,迎顶yin雨,摇指枫仙庙后方。 鹤轩把身一转,循指看去,相去舟岩百丈之地,一条百丈五彩巨蚺,裹着三十丈宽的洪流,从山岭横冲而下,裹石携砂一路猛冲,眼见便至舟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