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我是秦二爷(1) (第8/8页)
样,我与子婴天南地北的聊,我也知道了更多有关秦朝的事情。 几番推杯换盏下来,我与子婴都有了些许醉意。 “陛下真的是海量,子婴自愧不如!”子婴用手扶着桌子,摆摆手示意喝不动了。 我放下酒爵,锤了几下桌子,非常不高兴:“兄长此言差矣,我大秦男儿个个都是海量。兄长再喝啊!别停啊!” 见子婴确实有点难受,我打开了话匣子:“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想当初,始皇帝给李斯敬酒,李斯受宠若惊,不敢接受。可始皇帝是怎么说的?始皇帝他老人家说:皇帝敬酒,别人都受不起,唯独你李斯受得起!因为李斯帮始皇帝平定了这天下。如今,这往日一幕仿佛在此刻重现,弟弟我再敬你一爵,我想要平定如今的乱世,日后就要靠兄长帮忙了。” 听我把他与李斯相比较,子婴马上感觉鼻子一酸,一时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嘴里含糊着反复念叨:“陛下!陛下!” 半晌,子婴擦了一把脸,让自己醒醒神,调整了一下衣着,神态严肃:“如今我大秦之要害,一在峣关,二在函谷关,峣关外是刘邦率领的楚军,还有一些我大秦降卒,函谷关外是项羽率领的六国联军。目前我们刚拘押赵高,对内,朝政需要整肃,局势已刻不容缓,在朝纲整肃之前,我大秦尚无心力对关外用兵。臣建议,第一步,先守住峣关、函谷关,解燃眉之急,然后花时间稳定关内朝政,恢复生产,等内政理顺之后,再择机出兵关外,剿灭六国叛贼。” 我思索了片刻:“你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守住峣关、函谷关,就有机会?” “没错,刘邦军此前曾数度猛攻昌邑,却经久未下,不得不绕道率军西行。所以说,我秦军并非不能战,只是内政不清,没有统一将令,才给了那些逆贼可乘之机。”子婴顿了顿又说:“比之项羽,刘邦军实力最弱,却也离我们最近,臣以为,先守住峣关,挡住刘邦,便可为我大秦争取一些喘息机会,趁机,我们便可招兵,去支援函谷。” 听到子婴这么说,我沉默不语。 子婴看我陷入沉思,也不再说话,静静看着我,等待我的答复。 良久,我终于开口:“真正的问题不是守与不守,而是自从那章邯投了项羽之后,我大秦眼下没有可以领军作战的良将啊。” “陛下不用担心,臣认识两位前辈,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们就功成身退,赋闲在家了。如今大秦正值危难之际,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臣可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们出山。”子婴的话很有底气,眼神里也透露出胸有成竹。 我忙问:“谁呀?” “李信、杨端和。” 当子婴从嘴里说出这两个名字时,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种绝处逢生的喜悦,这种喜悦,极具感染力。 …… 在历史上,李信、杨端和都是秦国的当世名将,帮助秦始皇征伐天下,统一六国。 只不过,在秦国统一天下后,有关两位将领的记载就变得极少。史书上只记载了李信被封为陇西候,杨端和随着蒙恬北上抗击匈奴,在此之后,两人便消声觅迹,有人说病死,有人说战死,也有人说隐居,没有确切消息。 所以当我听到这两个名字时,我的第一反应先是惊讶,然后才是欣喜。 “兄长,你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 得到肯定的答案,我十分激动,重重拍了几下桌子:“兄长有功!大秦有救!大秦有救啊!哈哈!”狂笑痛饮一番后,我看着子婴:“快跟我说说,这两位将军现在何处?” 一听到这个,子婴原本的笑容瞬间黯然了下去,嘴里慢慢地说:“虽说这两人还在,但好像远水解不了近渴,刘邦大军不日就要抵达峣关,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此时,我们都沉默了,感觉刚有希望,却又只是一个梦幻泡影,虚妄的很,那感觉就好像老天故意耍我一样。 李信、杨端和并不在咸阳,远水解不了近渴,没有改变大秦眼下毫无将才可用的现实。 沉闷了很久,我郑重地对着子婴说:“让你带兵去守峣关,可不可以?” “我?我从来没打过仗啊?”子婴十分诧异。 “没打过仗不是问题,不需要你上阵作战,也不需要你斩杀多少敌军,你只需要坚守三五日即可。我现在立马遣人把李信、杨端和找来,等他们到了咸阳之后,便让他们带兵增援你,把你换下来,你看如何?”我为了给子婴打气,摆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可子婴并不受用,眼神中充满犹豫。 他犹豫不决的样子让我十分生气:“身为大秦男儿,你怕死吗?” 子婴连忙摆手:“不不不,臣不怕死,臣只是怕臣守不住峣关,白白辜负了陛下对臣的信任,将大秦拖入危难之境,那样臣就万死难以赎罪。” 我也连忙摆手:“我再说一遍,兄长你不需要上阵杀敌,只需要死守峣关即可!我给兄长提个醒,刘邦帐下有一谋士,名叫张良,韩国贵族出身。他最擅长故布疑阵,浑水摸鱼,你的主要对手就是他。”见到子婴神情有了一丝动摇,我继续加油鼓励:“我这里给你透个底,刘邦进入武关的人马顶多两万人,但为了虚张声势,张良打肿脸充胖子,对外谎称有五万人,摆出五万人的架势,你要谨记这一点,勿要担心贼势汹汹,而且刘邦之所以能打下武关,靠的也不是兵事,而是派了几个说客假意谈判,然后趁武关守将放松警惕之时,发兵突袭得手,更何况刘邦军中,有很多大秦士卒,这些都是你的机会。” 就在我侃侃而谈之际,子婴看我的眼神逐渐变得奇怪:“陛下何以知晓这么多?” 我尴尬笑两声,心里说,当然啊,我是从两千两百年后穿越过来的,知道的肯定比你子婴多。 但我肯定不能这么说,连忙解释:“我看了此前战报,心中已有韬略,你只要按照我说的行事,一定错不了。” 然而,子婴却并不这么想:“陛下的方案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要想成功仍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个前提条件实现了,守住峣关才能十拿九稳。” “什么前提?” 子婴回答:“人心。” …… 人心,说抽象很抽象,说具体也很具体,当毫无疑问的是,大秦如今人心尽失是一个远比刘邦带兵叩关更严峻的残酷现实。 胡亥无道,屠戮忠良,骄奢yin逸,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关外,胡亥都可以说是臭名远播。 正史里,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地区之后,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张良的诡计多端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秦将士也放弃了效忠昏庸无道的胡亥。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正所谓失道者寡助,就算我派子婴去峣关亲自督战,但如今天下人已经对二世皇帝失望透顶,那些守关将士能否听从朝廷安排、听从子婴调遣,都是很大问题。 甚至有一种可能,他们可能会把子婴捆起来,向刘邦投降,这就赔大了。 能否在这一两天的时间内,让大秦上下重新相信我,凝聚起军心民力,是我面临另外一个难题。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