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8章 大明的火车 (第1/2页)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正文卷第358章大明的火车朱高燨看向白英,“老丈说治理黄河,和别的河一起治,这个思路非常了不起,说巩固泥沙的思路也很超前,非常睿智。” 白英被朱高燨夸得脸都红了。 朱高燨又看向蔺芳,“蔺芳仔细思考了去年朝廷治理黄河的思路,我们要把黄河的水利用起来,我的建议是在三门峡、刘家峡和盐锅峡等地建立起水利枢纽工程,在一些地方建立起引水灌既工程,将防洪、发电、灌既结合起来,将黄河的水利用好。” 这一番话,才是高屋建瓴,将白英、蔺芳等人思考许久,却不得解开的难题一下子解开了,让人豁然开朗。 白英道,“四殿下才是真正懂水的人啊!” 朱棣与有荣焉,这就好似两个年龄相彷的父辈在一起,最让人骄傲的并非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是孩子有出息。 蔺芳对四殿下也是敬佩不已,他是做水利,治水,来来回回在黄河岸堤上跑坏了多少双鞋子的人,四殿下却并没有亲力亲为过,可最后,四殿下的思路却是最为高明。 “我也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朱高燨不好意思地谦虚,他的思路是后世人治理黄河的思路和成就。 最起码,他在后世从来没有听说黄河决堤这种事。 “殿下,不知您看的是哪一本书?可否借给臣看看?”蔺芳当了真。 朱高燨一下子傻眼了,他到哪里去给蔺芳找一本关于黄河治理的书来?要是有的话,他刚才还说从古至今治理黄河都是失败的经验? 朱高燨很快反应过来了,“历朝历代治理黄河都是治标不治本,我说的照本宣科,并不是指他们治理黄河方面的经验,而是结合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来治理黄河。” 见蔺芳和白英听得非常认真,朱高燨索性多说两句,“你们治理黄河,要多和那些科技方面的人打交道,最好请大明的那些院士教授们去现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哪里可以建成水电站,哪里用什么方式筑坝,他们比你们更加有经验。” “是!” 终于湖弄过去了,朱棣生怕两人再多问,便转而向宋礼道,“朕专门设立一个河道总督衙门,由蔺芳先暂领,白英协左,工部和其他地方要积极支持,务必在四年之内将黄河治好,后世都不要再出现黄河决的事。” “是,臣领旨!” 蔺芳和白英晕晕乎乎地出了宫,冷风吹来,两人浑身一激灵,顿时感觉肩上的压力好大。 应天府的火车站设在浦口,铁路暂时没有修过江,经徐州、济南、河间府至顺天府北京。 随着朱棣的到来,静静地等卧在铁轨上的八节车厢组成的长龙,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呜鸣声,设计、制造以及第一任司机,第一班乘务员从车上下来,跪在站台上,山呼万岁。 “平身!”朱棣激动地看着被漆成了白绿相间颜色的火车,这庞然大物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他的双拳不由得紧握,这是他大明的铁路和火车,南北贯通,时速达到了一百八十公里。 本章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如今,朱棣等人开始理解了时速这个概念。 朱高燨看着火车,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虽然今天是首运,实则,火车已经在两条轨道上来回跑了不下十趟。 历史上最早的火车用的是蒸汽动力,但现在,他直接在大明的火车上用了内燃机组,说是时速只有一百八,是考虑到了火车刚刚应用,司机在熟悉cao作上还有待提高,朱高燨不允许将速度开到极限。 “爹,上去看看?” “走,上去看看!”朱棣率先走在前面,在乘务员的引导下上了火车,窗明几净,座位都是软座非常舒适,车厢与车厢之间有通道,还有厕所。 朱棣从车头走到了车尾,又从车尾走到了车头,要不是事先没有准备好,他真想就这么坐着火车去一趟北京。 “爹,要不,今日向一些胆子大的人开放,所有想去顺天府转一圈的人,都可以免费坐火车过去,而且这火车还要回来的,到时候再坐火车回来?” “好!” 对于朱高燨的提议,朱棣自然是赞成,他转而向臣子们询问,“你们谁想先试一下火车?朕允许你们先放下手上的活,去顺天府熘一圈再回来。” 大明已经有了汽车,铁甲船,陆地战舰,一大堆新鲜玩意儿,火车是他们早就熟悉了解的交通工具,说是试运行,其实,这条路已经跑了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出什么问题,沿途都有养路工日日巡逻,安全至极。 当即,很多人就报名了,老百姓们见朝廷官员都敢坐,他们谁不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