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沛县刘季 (第2/2页)
下,我们这就开始?” “嗯!”刘邦翘起了二郎腿,斜靠在案几上:“朕出生的时候,朕不知道有没有发生什么风云变色之类的异象,反正朕的爹娘兄弟们都没有跟我说过,当然你们要是想编点朕也无所谓。朕小时候的事记不清了,但朕记得朕是上过学读过书的,卢绾就是朕的同窗!”提到卢绾众史官,明显慢了一拍,刘邦说得正嗨也没有注意到。 大殿中继续着刘邦相声似的自传,可是他的太史令脸色却很不好看,手中的笔渐渐的挪不开了。刘邦说了一大堆,有营养的却很少,压根就没有,就算自己这个太史令是记流水账的,也没这么个记法呀! 刘邦说完一大堆口干舌燥,也不用小铜盏喝水了,直接拿起铜壶就往嘴里灌,灌了一通,噪子舒服心情也畅快了不少。就把眼睛凑到太史令案几上的竹卷,看看都写了什么,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直上头,合着自己叭叭半天你什么都没写呀!刘邦刚要发火,太史令连忙叩头谢罪。 “禀陛下,史官所记皆是先贤紧要之事,后人观后,或可在心志颓废时得以激励之效,或可在在心智迷惑时得以启迪之功。记之所记,方为我等史官所行之事,忠禀陛下之责也!”太史令解释道。 刘邦耐着性子听完太史令的解释,火气渐渐消散,老脸却渐渐泛红。自己一咂摸,还真是,虽说我刘邦干了些大事,叫自己都佩服,可也没有自大到连拉屎放屁都让人记住的份吧!倒听说天上的老神仙放屁是打雷,可从古至今,也没有听说有人把所有的雷都记下来,神仙尚且做不到的事,俺刘邦又何德何能! 刘邦为掩饰尴尬,哈哈一笑:“太史令所言甚是,是朕唐突了。这样吧,你们来问,朕来答,你们挑要紧的问,朕回答要紧的事,如何?” 众人跪拜:“臣等遵命!” 太史令便向前问了第一个问题:“陛下,凡史时间律法最为谨慎,陛下开大汉盛世,但陛下却是生于秦,不知陛下如何处置!” 刘邦倒是看得开:“无妨,就依秦律。” 太史令便低头写汉高祖皇帝生于秦……,可是其他史官不敢动笔,刘邦一拍脑门这才明白,太史令是得到自己的令行事,其它史官设有就不敢造次。看来要想把这史写好,刘邦是要做点什么了! 刘邦当即宣布:“众卿家听令,凡太史府官员为史所著之言,皆为我大汉瑰宝。若太史府众员不幸涉官非,大汉所有官员,府衙包括宫廷均不得以我大汉瑰宝为据而断官非,此令为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所留,望今及后来者莫有可违!” 众中官齐声跪拜致意! 太史令言道:“陛下,既然陛下不得志之时,稀松平常,不如就简单带过如何!” 刘邦道:“行,那就写不务正业,偷鸡摸狗,惹事生非,吃一天混一天!” 太史令呵呵一笑,也听出刘邦有点不高兴,便对刘邦说道:“陛下,在写陛下生平时,已从萧相、樊侯及曹将军处打听了一下,陛下平生最恨偷盗,为小吏时也从未有过欺压百姓之举,恰恰相反,陛下是豪爽大气,仗义疏财,不拘小节,在未当亭长时,让三教九流皆叹服,有游侠名。陛下如此说,恐对陛下有失公允!” “不若如此:不事生产,走街穿巷,见不平事多有义举,郁郁不得志,常呼朋引伴,醉酒以歌!” 刘邦听后,觉得还真像是这么回事,可是看到郁郁这俩字,刘邦不甚理解,便问太史令:“这郁郁是何意呀!” 在一旁的刘襄,童言无忌:“皇祖父就是因为心情憋屈,然后整个人就耷头耷脑,没有生气!” 刘邦一听忙看向太史令:“是这意思吗?” 太史令低头回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刘邦立马反驳道:“朕不得志是真,可没有郁郁,俺,朕有个长处,打小就是吃饱喝足,倒头就睡,一觉睡来,精神抖擞,天大的事都没让朕郁郁过!至于呼朋引伴,那是朕喜欢热闹,跟得不得志没关系!” 于是太史令就改成:少时不喜生产经营,常游四方,仗义疏仗,豪迈不拘小节,有游侠之名。甚喜与朋举杯畅饮,虽时运不济不得志,但其性豁达,三教九流皆与其交! 刘邦看后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