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7之另类地产霸主_第一八九章 博士论文选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九章 博士论文选题 (第2/2页)

没定吗?只是让我先有这个心理准备,怎么今天又旧话重提?

    并且好像还劝我一定要去的样子?

    见到李达康的迷惑,李诚斌缓缓解释道:

    “达康啊,你的那篇文章,主要是在论述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关系,我是可以这样理解吧?”

    李达康微微点头,然后笑道:“呵呵,那不是我的文章,李大哥,现在是我俩合著的文章。”

    李诚斌笑着摇摇头:“什么合著,托你的福,允许我帮你打打下手,达康啊,我也不瞒你,你这篇文章首长看了好几遍,他现在非常重视,你应该知道,94年的税制改革,就是首长推行的,他前天还跟我说,当年推行税制改革的时候,倒是忽略土地财政这个问题了,现在看了你的文章,他倒是觉得有必要补上这一课了。”

    “哦?!”

    听了李诚斌的话以后,李达康陷入思考,他努力想弄清老李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花了大概5分钟时间,李达康隐隐捕捉到了点什么。

    咱们国家城市化模式的大突破,应该是起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农业部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积累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于是鹏城等经济特区被迫仿效香江,尝试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从此开创了一条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积累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独特道路。而这个这就是后世广受诟病的“土地财政”,也是李达康那篇王炸文章的重点。

    到了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起码听说过的“国税”和“地税”。

    当时的税制改革,其实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但却将当时规模还很少的土地收益,划给了地方政府。

    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划分,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

    李诚斌刚才说要“补上这一课”,应该就是这意思了。

    因为李达康的那篇文章,描述的是咱们国家之后将近20年发展出现的一些情况。

    好的方面:随着今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真实历史中03年的土地招拍挂等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土地财政”其实不断在完善。

    而税收分成大减的地方政府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迅速暴富。

    急剧膨胀“土地财政”,不仅帮助咱们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起原始资本。城市基础设施不仅逐步还清欠账,甚至还有部分超前。成百上千的城市,排山倒海般崛起。

    不夸张的说,无论城市化的速度还是规模,都超过了改革之初最大胆的想象。

    甚至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观察,这样的高速增长,只能用惊叹来描述。

    至于坏的方面,那当然不用展开说了,反正到了20年以后,房地产这个行业就像一个痰盂,谁都可以向它吐一口口水。

    这些口水或者说大家的吐槽,这些当然都是问题,是因“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

    简单的说,“土地财政”就像一个怪兽,好处多多坏处也不少,然而这个怪兽,却是咱们国家不经意放出来的,哪怕到94年进行分税制度改革的时候,“土地财政”都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在李达康的文章出现了,已经引起具有远见的高人重视了,那么很自然的,决策者就会想补上这一课。

    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时候补上这一课!

    把这头怪兽关进笼子里,尽量发挥它好的方面,然后尽量用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这头怪兽可能带来的坏处。

    李达康分析到这的时候,他抬头看向李诚斌:

    “李大哥,那您这次提前结束培训…..”

    老李含笑对李达康点头:“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是托你的福啊,蒙首长看得起,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这方面的产业政策。”

    李达康笑了,听到这个消息,他是真为这个刚认不久的大哥感到开心:

    “那您刚才说我读博的事……”

    李诚斌也笑了:“这方面的产业政策可是篇大文章啊,首长说了,既然你是始作俑者,那你接下来的博士论文选题,就定在这个地方吧,什么时候把这个产业政策弄好了,你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那就算你博士毕业,怎么样?”

    “啊?!”

    李达康一听当时就傻了,就这个产业政策,怕是用不了一年时间吧,没准自己在西山学校时候就能弄完。

    这样自己从东大毕业后,一年之内就能弄个博士?

    嗯,这个买卖还是很划算呀。太划算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