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95.起卦 (第1/2页)
大隋说书人正文卷595.起卦“金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银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 “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关不透,” “天缘有份画中游……” “好诗,大人,这是那位大儒的诗文?” 车马之中,听着车厢内传来的喃喃自语,薛如龙忍不住喝彩了一声后问道。 车内。 看着远处那依山傍水,农人劳作的田园之景,女子澹澹的来了一句: “就是你口中那瞎胡闹的道人说的。” “……” 薛如龙嘴角一抽…… 一边赶车,一边无语的来了一句: “有时候属下是真的怀疑这道人到底是干嘛的……这诗应时应景,工整对账,意境恬适……可真不像是出自那道人的嘴。” “那要不你来?” 马车内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可薛如龙却摇摇头: “来不了,属下真不是这块材料。小时候和老二一起被先生教的时候,因为背不下诗文,可没少挨板子。” 说着,忽然他耳朵一动,下意识的偏头,回头看向了来路。 当看到那一骑灰衣后,立刻勒住了车马。 “大人,我们的人。” 说着,他跳下了车。 “哒哒哒……” 马蹄声声,当来到车前的时候,灰衣的汉子立刻翻身下马,拱手一礼后,直接掏出了怀里的三个竹筒: “大人,于栝、洛阳、江都皆以在此。” “嗯。” 薛如龙接过了竹筒后,并不打开,而是直接来到了马车前,把竹筒呈了上去。 接着,马车里一阵安静。 片刻后,一只竹筒递了出来: “送到于栝吧。” “是!” 汉子接过了竹筒,确定没其他吩咐后,翻身上马而走。 而薛如龙则问道: “大人,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无事,走吧。” “……那为何往于栝发信?” “薛如龙。” “属下在。” “走了。” “……” …… 尹川。 河道清淤工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自尹川通往龙门的洛水河段水流平缓,两岸多堤,并且水也不深,至少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重大事故了。 老郑头的心也算踏实了下来。 这会儿正在让官差们收拾东西,打算前往尹川至龙门河段。 而亲眼瞧着所有需要上报的资料都放进了箱子里,同时官差们贴上了自己亲自签署的封条,送上了马车后,他嘱托了一句: “一定要小心一些,送至工部,不得有误,知道么?” “请大人放心,小的们都小心着呢。” “嗯,去吧。” 挥挥手让几名官差离开后,刚刚回到屋舍之中,忽然,室内再次响起了那个声音: “郑水官。” 老郑赶紧躬身: “仙长可有什么吩咐?” “如今尹川河道已通,剩下的河段水势平缓,刚好贫道也有些事情要做,便不在多留了。” “……啊?” 老郑心里一慌。 实话实说,确确实实,至洛阳的河段真不怎么危险了。 这半年的光景,能下水的民夫早就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加上水也不浅,只要不在下雨,或者河水变浑时冒险清淤,那肯定就没任何问题。 这位自己从来没见过的仙长走也是正常的。 可问题是没了这位神通广大的仙长,老郑总觉得心里有点虚。 但他也明白,强留,是肯定留不住的。 最后只能躬身说道: “此次清淤有劳仙长救苦救难,大发慈悲,下官替所有民夫,多谢仙长大恩大德!” “嗯,无需如此。那贫道便走了。” “恭送仙长。” 明明“舍不得”,可老郑也没拦。 大不了……以后小心一些罢。 而果不其然,这一声后,室内再无声息。 …… 晌午,洛阳。 城皇庙。 “居士,令公子之灾,贫道已破,但是至入秋之前,居士还是要看紧孩子,千万不要让他靠近河流水源之地,否则冤魂恐再次有复起伤人之危。而这次,绝计不会像上次那般侥幸了。” 听到眼前道人的话,一个看起来就知道有钱的富户带着自己那懵懂无知的孩子千恩万谢的鞠躬作揖: “多谢道长,多谢道长!道长慈悲!大恩大德,我孙家永世不忘!” 一边说,他一边掏出了一个红布包着的钱袋,恭恭敬敬的双手捧到了道人面前。 道人点点头,并不谦虚,直接收下。 用手掂量了一下,少说五两银子。 于是,脸上的笑容更盛,起身手掐道指: “太乙救苦天尊,居士慢走,贫道不送。” “诶诶,道长留步,留步,多谢多谢!” 千恩万谢的作别,带着孩童离开后,道人目送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