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66.于家 (第1/2页)
大隋说书人正文卷566.于家队伍行至上坡,杜如晦又跳下了车仔细检查了一下那四具尸首。 连衣服都给扒了的那种。 可只能得出结论,他们应该是久经战阵之人,身上各个带疤。可其他的就毫无讯息了。 每个人只有一些普通的军粮在怀里,刀没有落款,衣服没有显著标识,甚至连身份牌都没有。 显然,要么是丢掉了,要么干脆就是没带。 无奈,他们只能继续出发。 黑夜之中,金光组成的长龙点亮了这片大地,让他们成为最合适捕捉的靶子。 可没有任何办法。 没了金光,这些人一边淋雨一边行进,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除非雨停,否则李臻只能继续这样维持着。 不过这样也并非没有好处。 有了这金光照明,好歹没错过通往虞乡的官路。 众人从向南变成了向西。 而走了一段时间,李臻搂着已经睡熟了的小徒弟,对从袭击之后就沉默了许多的杜如晦说道: “老杜,你发现一件事没?” “……什么?” “这通往虞乡的路,泥泞的厉害。” 看着金光点亮的道路,李臻说道: “怎么看都像是有大量车马经过的模样……你看你看,那还有蹄子印呢。” “……” 杜如晦眯着眼睛观瞧了一段,忽然跳下了车。 片刻,他重新跑了回来,摇头: “那些人并不是从这边出发的。这些蹄印和咱们是一个方向,没有大规模逆行的迹象,所以袭击咱们的人应该不是从这个方向出来的。” “那就行。” 李臻点点头,看着那光罩穹顶不停朝着两边扩散的雨水。 这雨,已经大半天了。 可是却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人受得了,拉扯的马也不见得受得了。 “休息吧。” 当听到马车后面的运粮车处再次传来了那两匹普通马匹的嘶鸣时,李臻知道,今天的路只能这样了。 “……好。” 杜如晦回过神来,点点头: “那你这要不要紧?” “没事。” 李臻摆摆手,声音自半空中响起: “各位,跟随金光下官道,咱们休息了。” 队伍里传来了大喘气的声音。 显然,这些人的精神头也快到极限了。 …… 金光笼罩成了一个茧。 所有人有些拥挤的挤在隔绝了泥泞与潮湿的柔软金光之地中,不少人的呼噜声都响了起来。 住宿条件差就差吧。 好歹不会被雨淋着。 虽然他们更想烤烤火……但显然是不现实的。 李臻靠在车轮上,马车已经被横木顶了起来。而玄奘正在金光的边缘带着那些官差在给马梳毛、按摩。 杜如晦则继续守着粮车上的两个“犯人”。 接着,就在李臻连续打了几个哈欠的时候,他的声音响起: “二位既然醒了,也就不要装了,起来聊聊如何?” 道人抬起了眼皮。 看向了那俩被捆的严严实实的年轻人。 一个年轻人大概在二十多岁,而另一个则和老杜差不多的岁数。 听到杜如晦的话后,两人瞬间睁开了眼睛。 “……” “……” 李臻没吭声,反倒眯起了眼睛,看起来似是在打瞌睡。 而杜如晦则与二人大眼瞪小眼的看了看后,直接说道: “杜陵杜氏,杜如晦。” 听到这话,二人互相看了看,那年长一些的男人沉声说道: “于保宁。” 年轻人同样点头: “于志宁。” 听名字,似乎是兄弟俩? 可杜如晦在听到这名字后却眯起了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二人一番后,说道: “原来是元名公之后。” 元名公? 李臻脑子里瞬间应着这个称呼,出现了一个名字。 于宣道? 为了保杨广的哥哥杨勇而劳死于案牍之上的那个于宣道? 他没吭声,继续听。 果不其然,听到这个名字后,这俩人哪怕被捆着,腰杆都挺直了一些。 于宣道,杨勇的心腹之一。 于谨的孙子。 当年杨勇和杨广夺嫡争位失败后,包括于宣道,或者说于家人在内的所有杨勇亲信,都被杨广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赐死的赐死,被贬的被贬。牵连了好多人……连儒家都给囫囵进去了,你就想吧,其他人能有好? 于家的没落主因也就在此。 这俩人是于宣道的儿子?……兄弟俩? 那么问题来了。 这俩人没事来找老杜麻烦做什么? 他正想着,杜如晦同样直接问道: “两位,近说,在下与二位无冤无仇,甚至素不相识。远说,文公在世时,与我杜家先人也曾多交好。双方不敢说把臂之交,但同样是英雄惜英雄。有这一份交情在,莫说认识了,就是不认识,二位若来河东,知会一声,在下与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