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4.被痛打的鱼 (第1/3页)
,大隋说书人 第435章434.被痛打的鱼 “……” “……” “……” 三人对坐。 阎谦并不是什么纨绔,或者说这俩兄弟虽然性子看起来古怪了些,但在洛阳城那少爷不如狗,纨绔满地走的贵族圈里,这俩兄弟是那种少有的纯良。 待人待事天真了些不假,但绝对不会做有损阎家门风,有辱姓氏颜面的事情。 人家拿着牌子进来,告诉你这个座位是他的。 那就赶紧让开。 这是规矩,也是道理。 不过,两兄弟的“愣”,也就在这里了。 一般人看着眼前这个身穿铠甲,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杀气的青年,第一反应是赶紧躲着走。 别惹什么麻烦。 但这俩兄弟没有。 老客人都知道,春友社的第一张桌子是不卖的。 那是那位李侍郎、还有一个秦姓将军等等守初道长的好友专座,而阎家两兄弟也自知,自己目前为止,没有坐第一张桌子的“资格”。 但这会儿一个杀星坐你俩边上。 如果没攀谈结交之意,你俩走好不好啊? 偏不。 就不。 坐在005和006位置上,兄弟俩就跟探照灯一样,四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陌生年轻将军。 那眼神让李世民不知为何,想到了自己的弟弟看街边溜耍猴儿时的模样。 “……” “……” “……” 李世民吧,不是啥社交牛逼症。 被俩人盯的有些不自在,心里有点不舒服。 可又怕因为自己的话,不小心得罪了哪个权贵,让本就不喜多事的爹爹责骂自己。 所以打定主意你俩爱咋咋地。 我不搭理你们就是了。 而阎家兄弟俩也犯病了,就像是第一次见红缨时一样。 那会儿得亏秦琼在这,不然就凭兄弟俩那口无遮拦的模样,红缨少说得叉丫几刀。 现在和当时的情景一样。 束甲而行,在洛阳城除了那些有任务在身的军卒外,并不多见。 有任务的将领军卒,没道理执勤时会过来。 更何况……李世民和他们年龄差不多。说句不夸张的话,阎家不是什么普通人,京城权贵这一番儿一起涨起来的孩子,不管相好还是敌对,两边都是知根知底,他们也都认识。 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小团体。 知己知彼的道理谁都懂。 权贵阶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利益群体,时而敌对,时而同仇敌忾。可不管怎么样,最先要知道的,就是别人的名字,职级,家世等等。 可兄弟俩满脑子翻,也没翻出来一个符合眼前这位将领身份的家世。 那么就很简单了。 既然不是洛阳本地人…… 那就是外地的军人了? 外地的军人会是谁?……这几日洛阳城里也就只有一只了吧? 前面来的人,都被张须陀带走了。 而现在还能出现在洛阳的非“官方”将领,想来…… 阎立德拱手而为: “原来是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李渊李公麾下,不知将军高姓大名。在下阎立德,大安郡公·清都郡主之子。这是胞弟阎谦。” 按照习惯,阎立德自报家门。 不得不承认,阎家铁憨憨该傻的时候是真傻,可该聪明的地方,当真一点都不含糊。 李世民一愣…… 但也不失礼,赶紧拱手: “原来是阎世兄,小弟世民,李家第二子。” “啊!” 阎立德也是一惊,接着从坐着打招呼变成了站着。 这群北周传下来的世家也讲究个门楣。 清都郡主、大安郡公看起来是皇亲贵胄,可比起那位西魏八柱国、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后裔的李世民来讲,身世还是差了一些。 更何况,人家直接自称“小弟”,那么便说明……虽然大家之前不认识,可一提起清都郡主……或者说阎家,人家是认识的。甚至知道自己比对方大。 而如此礼遇,又是最近风头正盛的李渊之子,那之前的礼节倒是有些轻浮了。 得赶紧赔不是才对。 不仅是他,阎谦也下意识的起身行礼。 同时,因为两边都是“世家”,那么,天然的那一份亲近感就多起来了。 “世兄莫要折煞世民,快快请坐。贤弟也请,莫要客气。” 客套了一声,三人重新落座。 之前自报家门,现在说话倒不用那么生分了。 延续着世家的亲近,李世民想了想,主动问道: “阎世兄,小弟刚从珍兽栏那边办了差事出来。正是口渴,见此地牌匾上有趣,便想着进来喝杯茶,歇歇脚,未成想能得见二位。而瞧二位的模样……似乎经常来到此地?” 阎家大傻立刻点头: “嗯嗯嗯,经常来,经常来!” 他似乎特别强调自己总来,但不是说给李世民听的。 更像是说给自己弟弟的。 二傻更干脆。 听到大哥的话后,直接翻了个大白眼。 大哥这俩月靠着“去瞧瞧守初道长回来没”的借口,可当真没少晚上出去。 现在他也明白了。 大哥肯定……是特么去青楼了! 嗨呀,上青楼不带自己。 大哥可太不够意思了。 但当着外人的面,他也懒得戳大哥脊梁骨,而是说道: “世兄有所不知,此地名为春友社,是一处书馆……就是讲故事的茶馆。” “讲故事?” 李世民虽然有些愕然,但却并不如其他人那般,问“讲什么故事”之类的。 而是一针见血的问道: “此家主人可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