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06.乘兴而来,意兴阑珊 (第2/2页)
一样的版本。而这个版本,一定会被世人所铭记。 铭记的,是那个名为“李臻”的道士或许不算波澜壮阔,但至少问心无愧的人生。 而也正是因为他“见证”了李臻这个道士的所作所为,也见到了秦琼、杜如晦、杨广、宇文化及……甚至没在《隋唐》里出现过的李侍郎、玄素宁、飞马城这些人…… 这些人,就是一条被他走过的路。 当来到了路途终点,和观众说书时,同样是在总结以天下苍生中,一个打且末出来的小道士的视角,在千篇一律的三洲六府铜锤破天的剧情下,给大伙讲一个很新鲜又很真实的故事。 因为经历过。 因为见证过。 所以,坐在桌前的先生,说的生动,说的真实。无论书里什么内容。失忆、悔恨、喜悦、愤怒……种种情绪,作为说书先生,他都可以完完整整的带给坐在现场乃至收音机或者耳机前的诸位们。 这,是名为李臻的道人走过的路。 无真有假,无多有少。 风风雨雨,刀光剑影。 荒唐一生,谈笑一场。 喜欢听就追,不喜欢听您改挑别的节目。 怎么都行。 说书先生讲述的只是一个道人在这隋末乱世的一生。 他亲眼见证过的一生。 如此,便可以了。 可眼前的玄奘呢? 李臻觉得他差就差在了这。 他讲的,是佛陀讲的。 不是自己讲的。 他的道理,是佛陀的道理。 不是自己的道理。 虽然明知道自己在吹毛求疵……岁数不大便已经佛法高深的御弟哥哥能做到河水生香,为苍生祈福,已经很棒了。 可是…… 那毕竟是唐三藏呀。 毕竟……是“师父”呀。 哪怕明知道他还在成长,可李臻还是有种期待没得到满足的失落感。 叹息之后,乘兴而来的他意兴阑珊。 恰巧这会儿……一阵微风吹来。 那群白日烧荒闲出屁的有钱人面前聚成火堆的香料,被这风搅合的是乌烟瘴气的。 李老道扭头看着若有所思的杜如晦,想了想,来了句: “老杜啊。” “……” 虽然被叫做“老杜”,可听着这称呼从道长嘴里出来,怎么都比那声“克明”舒坦的杜如晦点点头: “道长。” “咱们走吧?” “……走?” 杜如晦一愣。 这来了还不到盏茶的时间。 说白了,刚到,就要走? 李臻却应了一声: “走呗,待着也没意思了。” “……不听了?” “不听了。听来听去,我不如找几本佛经看呢……呸!福生无量天尊,罪过罪过,弟子知错了。” 胡乱的摆摆手,示意被他砍了脑袋的三清别怪罪他动了邪念,道人摇头晃脑: “走了。去买些吃食,晚上咱俩好好喝一杯。” “……” 下意识的看了那和尚一眼,又看了看道长。 杜如晦点点头: “也好,我也觉得这位玄奘法师的经里有种求不得的解脱。不听,便不听罢。话说道长……” 俩人直接沿着岸边的土坡就往集市的方向走。 一边走,杜如晦还一边来了句: “上次在弘农,道长记不记得说过一种鸡子。好像叫什么……叫花鸡?那东西听着倒稀罕……” “那个啊……那个容易翻车啊!” “……翻车?” “就是……做不好……火候温度什么的要求很讲究的。咱们吃白斩**,怎么样?” “白斩鸡又是个什么鸡?” “嫩嫩的鸡。” “……多嫩?雏鸡?” “老杜啊……” “啊?” “你这样犯法的。” “???” 闲聊之中,道人和书生一步一步的离开了河边。 而悬天而坐的僧人不知何时,也重新闭合了眼睛。 经文声依旧平和。 只是……不知是否是错觉。 他的语气,稍微比平常快了一些。 但察觉之人甚少。 因为此时绝大部分聆听经文的善男女,此刻都是双手合十闭目祈祷。 听不懂没关系。 只需要知道大师在替自己死去的亲人超度,便可以了。 他们的心愿……就这么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