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8.李禾 (第1/2页)
“小喜……” 坐在杨广身边的萧皇后最先回过神来。 目光有些不舍的从这牌匾上挪开,看向了黄喜子: “这字……是何人所写?” “回娘娘。” 黄喜子躬身: “奴婢今日奉陛下圣命,去接收那飞马城运送的龙火猊前往珍兽栏时,遇到了李侍郎。” “嗯?” 杨广也回过了神来,眉头一皱: “她?她去那做什么?” “回陛下,奴婢也是这么问的,以为她也想凑飞马城这一出热闹。可是李侍郎却言不是,他只是去喝茶的。而去处,便是这匾额之上的春友社。这春友社,便在珍兽栏旁边那栋很出名的鬼宅之中。 那鬼宅本来风景便不差,当年乃是一帮北朝遗老赏风月的居所。只是这几年言传闹鬼,所以一直荒废。今日重新开业,奴婢瞧着这匾额之字确实不凡,李侍郎亦是个喜欢风花雪月的妙人,去那倒是不稀奇。“ 他没继续往下说。 因为这话看起来是回答的杨广,可实际上同样是在给萧皇后解释这字是出在哪里。 可如果继续往下说,说出来那“奴婢看到这字不错,便拿回来给陛下观瞧”,便等同于说这礼物不是陛下亲自准备的了。 所以自然不能这么说。 他说完,杨侗虽然了解了这牌匾从何而来,但却很聪明的没有插言。 而是继续专心致志的看这字。 杨广微微点头,表示知晓了后,扭头对萧皇后问道: “皇后觉得这字如何?” “……” 萧皇后略微沉思,点头: “好风骨。只是雕刻的手艺糙了些。实在是暴殄天物。” “确实。” 杨广显然也很赞同这话,嘴里喃喃的把这对子上的字念叨完,轻笑了一声: “这对子倒也有趣。不像是什么正经喝茶的去处~不过,小喜啊,说到底是大隋之民,你这拆人牌匾总归是不好的。” 黄喜子眉开眼笑: “能得到陛下嘉许,已经是这书写之人天大的福分了。若知晓了陛下夸赞他,不知道得高兴成什么样呢。” “哈哈~” 龙颜甚悦的杨广笑声爽快。 扭头看了一下看的认认真真的杨侗,他微微点头。 骨子里的文人基因让他对于此时此刻孙儿的痴迷感同身受,生出了一分知音之感。 文人嘛。 就是这样。 孤芳自赏远远是比不上知己相通的。 于是,心情一好,脑子就热。 脑子一热,自然要给赏赐了。 只不过,以文人的角度来赏赐,肯定不能是什么黄白之物。 有辱斯文。 想了想,他便说道: “去库房取一套端山砚、涟湖笔、云梦墨、怀州纸赏赐给这人吧。命匠作坊把这字重新拓印,用楠木再打一套匾额,盖上朕的诗文印,赏下去吧。“ “奴婢遵旨。” “嗯……侗儿。” 一声呼唤,把杨侗叫回了神。 看着目光里还有这几分痴迷的孙儿,杨广满意的点点头: “能写出此等有风骨之字的人,人品自是不错。明日,祖父要去珍兽栏里瞧瞧那头龙火猊,这春友社便在珍兽栏旁边。若你想看,大可去瞧瞧。这次你留守东都,虽然已经是轻车熟路,可日后作为天子,还是要亲贤臣远小人。祖父刚才便对你说过,观字,便是观人。能写出如此之字的人,定不会是什么软骨头。三人行必有吾师,大可去观瞧一下。若喜欢,招至身侧给你做个伴读,亦是好的,明白了么?” “孙儿遵旨。” 杨侗恭声应道。 说完,他想了想,低声问道: “祖父,那孙儿明日是否可以邀约李侍郎与之一同而去?想来,她……应该是和写字之人是相熟的。” “她?” 杨广一愣,刚想说什么,一旁的萧皇后却开口了: “李侍郎统领百骑司,百骑司乃替你祖父监察天下之眼,事物繁多,便算了。” “……” 听到这话,杨广看了妻子一眼。 想了想,说道: “嗯,确实如此。” 说着,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早些出宫吧。明日一早再来,咱们一起去瞧瞧那头天下奇兽龙火猊。” 后宫之中,越王虽然是孙儿,可终究也长大了,自然不能留下。 杨广下令,他也不敢不听。 于是便起身告退。 由一队内侍送出了后宫。 黄喜子也收拢了那匾额,出去交代事情。 院子里除了宫女,就剩下了夫妻二人。 杨广捧着手里不算温热的糖水,正打算喝完,就听萧皇后说道: “陛下,侗儿看起来……还是对她不死心呢。” 听到这话,杨广点点头,勺子舀动着碗里的糖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