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十四回 学道师从广阳君 深悟哲理正德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回 学道师从广阳君 深悟哲理正德心 (第1/5页)

    第十四回学道师从广阳君深悟哲理正德心

    回前词《水调歌头》

    神韵现乡里,尊贵不可言。安顿亲母妥善,远走学求贤。听闻太行广阳,隐居大能奇者,赴奔拜师前。观山景峻美,曾为道祖传。踏青苔,攀登上,风光妍。果见老君洞府,诸生拥尊谈。献束脩厚礼,恭语助解愁困,义举迎笑颜。恩待授邃密,激励雄火燃。

    话说王栩得知王家被恶霸欺辱,母亲无力相助,也是为母分忧,便自告奋勇的说要出面摆平。便改变装束,同母亲齐到王家门前,见许多泼皮无赖,在王家门前哄闹,并欲往门上泼屎撒尿,强行索要施舍,分明是受人指使。其背后果有强人撑腰,才敢肆无忌惮在此撒野,众乡邻在远处观看,都是敢怒不敢言,真太过分嚣张。王栩看了顿时怒火中烧,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本家亲人,哪能眼见不管呢?于是出面阻止,首先甩钱打发这帮泼皮,其后便给了帮阻家丁一番教训。随后与武师恶霸丁强对仗,出口揭短伤了王栩自尊,即刻打斗起来,他以木棍对双剑,镇服了两个强贼。并借神鬼之说,唬住了恶霸与众人,以“母为谷神化身,己为谷神之子”之说,变羞耻为敬奉,cao控反转玄机,演绎策谋,竟成化腐朽为神奇的智举。

    王栩见民众信奉谷神之说,便即刻脱掉了外罩麻衣,露出崭新的华锦绸服,依然是壮士打扮,分明显示为英武雄豪,大有其父之态。人们更相信他为谷神之子,当是如此俊美英卓,获得了众人的倾慕之誉,也就不敢随意胡猜瞎讲了,分明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王栩便帮母亲去认了外祖母,与王家人解除了隔阂,从此也得到了王家众人的尊重,使这个被赶出家门的闺女,重新得到娘家温暖,自是照顾体贴无虞。这也为王栩继续遵师傅嘱咐,放心去到外地游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否则,尚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束缚,若不陪伴在母亲身边,却会被世人看作是不孝叛逆,如同那吴起一般,遭到师生同窗的歧视对待。这些实际困难,对于王栩来说,也是忠孝难于两全之事。

    母亲看他已经过二十岁了,自成富有之家,本事非凡,不愁没人看上,曾想给他说房媳妇,也好成家过活,留后人承继家业,却是做母亲的暗自心思。王栩却有他的想法,皆因志愿未酬,不欲成家受到拖累,总是以未完成师傅嘱托,还不曾找到父亲的家人为由,说是不能认祖归宗,何以成家立业。再有便言说,以母家王姓立世,后继难改,总归不是光彩之事,死后也难于入王家祖坟,这也是个不小隐忧。若是能寻到祖源,还是要去认祖归宗为宜,不愿给自己留下遗憾。其母亲听后无奈,也就不再强求,任由他自己选择道路,如同当年对其父亲一样,也或可成为名载青史的大能之才,还真是个思想开通,性情豁达的不凡女人。

    其实这时王栩,早已有了游访目标,也是他曾到邺城中,去给母亲换取钱币时,本是个水路皆通的城垣,靠着漳河岸边,人口众多,游人密集,南来北往,四方消息灵通。便常打听各路信息,看附近有无高能之人,去寻访拜师学艺,却听人说西面太行山中,有座“广阳山”。曾是当年老子李耳修道讲学之地,至今有道学高人在此修行,传授道学经典,还会武学功技,求学之人众多,但收徒十分严苛,寻常之人难入其门。王栩听后不禁高兴,想到以自己现有的本事,恐怕不难求学为徒,身边也不缺钱币花销,只要奉上足够的束脩,或会就能如愿。于是备好行装,又买了匹好马,做为行走脚力,带足了金钱路资,又为那师尊采买了不菲礼品,心想定能叩开入学之门,便告别母亲上路。

    待他赶到了广阳山下,抬头举目一看,竟是一座不太高的孤峰,四周群山环抱,却都不及其高,使其突显巍峨。此山耸立于群峦之间,四面均能受太阳照耀,山下有条小河流过,溪水清澈,还有个小村庄叫渡口村,真是个山明水秀之地。在山半腰处,有数个洞窟排列,望观极为神奇,有条蜿蜒山路通到洞前,也是绿树掩映,难辨曲径何行。王栩看后心下思谋,怪道那老子道祖,却能选中这里风水宝地,并在此收徒教习道学,据传说他老人家,曾在此待了六年多,传道修真,看来还确是个修道的好地方。他这样想着,便来到渡口村中,打听那修道高人所在,村人告知说必得攀山而上,到达半腰的老君洞,才会见到那有道高师,他是很少下山来的。王栩觉得奇怪,便问到底因为何情?难道是太老了吗?那人告知是曾受过战伤,有些行走不便,方才隐居于此,权以教学度日。

    王栩听后点头,心说原来如此,不禁对这位隐居高人感到好奇,询问村民如何上山,告知马匹不可攀爬,只能寄在村中,单人可沿山前小径走上去。王栩只好找到个村中人家,说好将马匹先寄存家中,可给予适当报酬,就请给喂养好,倒也热情答应。于是王栩待吃饱喝足后,便携带好背囊,沿着石阶小路而行,徒步走上山去,却也不显寂寞。虽沿崎岖道路行走,奋力攀登,要较那青州云洞山难走许多,却是路程较短,难不倒他这壮汉。当到达山腰处时,却看到有个平台出现在山崖边,里面山壁上有三个洞窟,各有洞门敞开,门前却有几人或站或坐,看是在这洞窟居住之人。这时看到有人上山来,全都瞪大了眼睛看向王栩,也许是平日难于见到生人,感到有些奇异的缘故。

    这正是:镇jianian惩霸合至亲,安家稳宅后顾因。慈母孤独心牵挂,何能远游解迷津?赢得乡民众敬待,全凭笃信神鬼尊。径赴广阳求学艺,催马前去拜道君。

    却说王栩走到近前,看到四五个年龄不等的少壮人,围着一个年长老人,好似在谈论什么。他便连忙放下背囊,随后施礼道:“我叫王栩,是东面邺城人,冒昧上山求学,给各位施礼了!”说完深鞠一躬。这些人也连忙回礼,其中坐着的老者,上下看着这位穿着华丽的年轻人,似乎有些惊讶。于是开口道:“壮士上山,定非寻常之人!恐为富豪子弟,本应家中享福,或奔前程功名,何由来此求仙学道?实为不明!”王栩便道:“实非富家之子,只是穿戴稍好,哪能以衣装容貌取人呢?”老者摇头道:“非也!你是个怀志之人,且有武功绝技,脱凡超俗,不知说的对否?”“何以见得?”王栩听后大惊,不解问道。那老者便淡然一笑,然后说道:“你一路上山,迅走驰行,显得轻快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