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你是在开玩笑吧?  (第2/2页)
”    遇上一条蛇,只要没被咬,那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林玉珠抽抽嘴角,好有道理,无力反驳。    朝阳初升,泥巴石子路两旁开始有了零零散散的房屋。    汗水打湿后背,半条裤腿沾满泥沙,被风吹得半干。    两人找了一个小水塘,把箩筐里的干净布鞋拿出来,洗干净脚上的泥,换上布鞋。    进镇赶圩穿体面一点,是穷人最后的倔强。    见潭镇是个大镇,人流量比罗田圩明显高出一大截。    农副产品交易集中在一条街上。    这一条长街有供销社、卫生院、兽医站、粮站。    街的名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有个老牌坊,大伙都管这一片叫跃进门。    来到见潭镇,宋二嫂昂首挺胸领着林玉珠直接往跃进门那边走。    绕过卫生院旁的鸡鸭鹅和柴火交易聚集地,沿着居民巷往里走。    七拐八拐走到一排倒塌了的泥坯房外面,残垣断壁里面野草茂盛,外面的野草高不过脚踝,被人踩得光秃秃的。    林玉珠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台阶上啃红薯的年轻男人。    时刻注意来往人员的肖东明在同一时刻也发现了林玉珠和宋二嫂。    嘿,熟人。    白皙削瘦的脸颊扬起笑容,起身拍拍裤子上的泥灰热情地走过去。    瞟了一眼她们盖得严实的箩筐,“来赶圩?”    “后生,你来。”宋二嫂神秘兮兮冲他招招手。    肖东明有些诧异,这两人东西还没卖出去,这么急着照顾他的买卖?    跟着她们走到一个小土坡下,他正准备解下腰包,但是林玉珠却拦住了他。    “你别急,我今天是找你做买卖的。”    “我不收山姜子那些,等一下会有人过来收。”肖东明朝林玉珠的箩筐努努嘴,“我收粮食,不过,没人会直接挑着来这里。”    林玉珠没有接话,掀开袋子一角,在箩筐里掏了一会,拿了一个蛋糕给他,“收吗?”    肖东明接过来捏了捏,举到鼻尖闻了闻,“嘶~诶?像米发糕又不像,还挺香,怎么做的?”    “你可以吃吃看。”    “真请我吃?”    “嗯。”    “那,咳....那我就承你的人情了啊。”    肖东明又闻了闻蛋糕,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是米粉,没这么嫩,面粉吧?”    他抓着蛋糕翻来覆去地看,“真舍得啊,做这么甜。这是放了鸡蛋吧,黄栀子染的没这种香味。”    说着又啃了一小口,咂咂嘴,“肯定是鸡蛋。怎么做出来的,一点馊味也没有。”    林玉珠低头笑笑,“祖传的方子,不好说。”    这个年代的酵母粉和泡打粉还没被广泛普及,村里人做米发糕的时候是用酒曲混合米浆自然发酵。    自然而然,会有酸味和馊味。    蒸出来之后馊味比较淡,不过还是能闻出来。    肖东明吃了两口就把剩下的大半个蛋糕揣进兜里,拧起眉头沉思了一会,很纠结。    “我没收过这种东西,不知道有没有人要。”    “国营饭店那么难吃的包子和发糕都有人要,你不试试怎么知道?”    “难、难吃?”肖东明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林玉珠,“一般人想吃还吃不到,你到底有没有吃过的?”    那可是包子啊!    要粮票才能买到的包子!    很多人都不会做的包子!    “吃过啊,一嘴碱粉苦味,不难吃?”林玉珠神色淡淡。    吃是没吃过的。    看过别人吃。    因为没有酵母粉,用老面头发面十分考验技术,有酸味需要加碱面来中和。    国营饭店的包子基本发得不太好,不过因为用料实诚,rou馅给得多多的,很是馋人。    肖东明一脸复杂地扫了一遍她身上的粗布补丁衣服。    “别吹牛了,说得好像你会做包子一样。你这面糕挺好吃的,有多少,少的话我收一点去问问有没有人要。”    “它叫蛋糕,早先在宫里那是皇帝大臣吃的。就做了十来个,不是很多。一毛二一个,一两粮票。”    “你是在开玩笑吧?一毛五都能在国营饭店吃一碗菜汤面了!”    肖东明觉得林玉珠疯了,他再也不要听她讲梦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