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大明未来扩张的策略 (第3/3页)
看法,你拿农业研究所里的人举例,那我也用他们来举例。” “他们是读书人吗,在我看来是的,可他们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治理地方的读书人,他们是学者,研究者,你让他们去治理地方是不行的。” “他们能让一县之地的粮食增产,可他们不能治理一县之地,这个你要分清楚。” “治理地方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偏才,现在大明的官员只懂儒学,其他的一点不懂是不可取的,可你不能让学农学的去治理一方,那也是不可取的。” “大明如今需要的官员是那种能带着百姓们一起发展,齐头并进的领头人,而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人才。” “你所见的清风县学子其实有些偏科了,你大概不懂什么是偏科,就是他们学的只是某一方面的学问,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科学不是一门学问,你要硬说科学是一门学问也行,可科学里面还包含了许多种学问。” “想要解决你所想的那些问题还得要看接下来咱们办的书院,那里面出来的人才是我心目中大明未来的官员,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人才。” “如果可以,我是想书院出来的学子不参加科举,从底层小吏做起,积累经验,最后再看他们能走到什么位置。” “其实我觉得现在朝廷招揽人才的方式有些不妥,指望一个读了十多年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去治理地方是不现实的,他们除了会读书,写文章还会什么?” “懂农业吗,懂商业吗,懂百姓民生吗?” 苏泽双手笼袖,边走边说,倒也没有为了宣扬科学而全盘否定儒学,没那个必要。 朱瞻基跟在苏泽身边侧耳聆听,有时点头,有时皱眉。 快要到大门口的时候,苏泽盖棺定论道:“做学问和做官不能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 “做学问就一门心思地做学问,做个学者,研究者好了。” “做官则不然,做官需要的知识太多太多了,你不说什么都懂,起码你得听的明白别人说什么,而不是捧着四书五经诵读圣人经典。” “好了,不用送了,你自己多思量吧。” 到了大门口苏泽摆了摆手,让朱瞻基别送了,朱瞻基停住了脚步,若有所思。 苏泽出了大门走上马车,掀起车帘看着东宫门口站着得朱瞻基,看了一会儿才放下帘子。 马车缓缓驶向城外,马车中传来苏泽的晒笑声。 昨日因,今日果,朱瞻基终究还是被自己带上了另一条路。 只是这小子似乎想的太简单了,步子一下子迈的太大了,现在就妄想用清风县那些科学门人取代朝堂上的官员。 只能说朱瞻基还太年轻,想一出是一出,不是说随便抓一个学科学的就能治理好一方,能做一个好官的。 清风县的那些学子都是些偏科生,都是钻研某一门学问的,你让他们搞搞农业,搞搞科研,他们也许懂一点,可要让他们去治理一方那他们可就抓瞎了。 这就像后世一个钻研化学的高材生,你让他才毕业就去治理一方那是不现实的。 想端国家的铁饭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得经过层层选拔,还要从底层做起,才能一步步走上高位,可不是像大明这样考中了科举就能外放出任一地父母官的。 具体的苏泽不太懂,可他也知道做学问就好好做学问,当官就好好治理一方,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不是说你是某一方面的人才就一定能治理好一方的,苏泽可不想自己科学的招牌还没立起来就被朱瞻基给玩砸了,所以他还是多说了些的,让朱瞻基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当然,他也没有全盘否定朱瞻基的想法,免得打击了年轻人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朱瞻基现在会去思考这些苏泽其实就已经很满意了。 苏泽闭目养神,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轻轻敲击膝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回到了城外的庄子苏泽悠悠睁开双眼,有些疲惫的搓了搓脸,苏泽才缓缓走进了宅子。 刚一回来苏幺幺就迎了出来,接过苏泽脱下来的袍子,苏泽欲言又止。 苏幺幺和没事人一样开始忙前忙后给苏泽准备洗澡水,苏泽几次想开口都没开得了口。 苏幺幺准备好了洗澡水,拢了拢秀发说道:“少爷,洗澡水准备好了。” 苏泽那张能说会道,忽悠人忽悠的飞起,吹牛吹的震天响的嘴罕见的张不开了,沉默的脱去外衣进了木桶里面。 这世上他可以骗所有人,可唯独不会骗苏幺幺。 不会骗,也舍不得骗。 最终苏泽憋了半天才憋出了一句话,轻声道:“我会给你个名分的,你相信我。” 正在给苏泽擦拭后背的苏幺幺展颜一笑,眉眼弯弯,她轻声道:“我一直都很相信少爷啊。” 苏泽觉得胸口憋的慌,若苏幺幺和他大吵大闹一番也就罢了,可偏生苏幺幺什么都不说,一如既往的相信他,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身后,默默的陪着他,这让苏泽愈发愧疚和难受。 苏泽闭目良久,伸出一只手,像是在无声承诺着什么,苏幺幺先是愣了愣,随即伸出了一只手握紧了苏泽伸出的手。 虽然苏泽和苏幺幺两人都没有言语,可似乎两人又都在无声的说些什么。 苏泽紧绷的神情陡然放松了下来,有些如释重负,只有他知道他有多害怕失去她。 苏幺幺依靠着木桶,目不转睛地盯着苏泽的侧脸,只有她知道她有多喜欢他。 烛光摇曳,风景这边独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