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 让这些土包子长长见识 (第1/2页)
大明嫡子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七章让这些土包子长长见识中原人是知道经济战的。 前宋的时候,王安石便用粮食狠狠地做过一场。 但是,大概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又或是大明朝过往的金融体系成分,今人对金融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信息的不对等,必然注定了结果会是怎样的。 秋收的日子已经临近。 直隶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的名门望族以及那些巨商们,一个个都筹措到了足够的银两,时刻准备着,只等秋收开始,他们便会用马车拉着银钱下乡,然后再将低价收上来的粮食高价卖出。 这些人家往日里精心打造的后院,这些日子里一一被毁坏,方便将地窖里已经开始发黑的银钱取出来晒太阳。 明面上,所有人都在等着今年注定会是丰收的秋季,但是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下面,却早已暗流涌动。 今岁直隶道一十八府粮食收购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完全的统一下来。 远低于过往的价钱。 而这些人为了显得不曾压价,便开始以各种手段抬高银价。 以至于到了最后,银价兑金价,远远突破此前的一比四大比例,升到了一比三。 现如今更是有人开始观望着,银价兑金价最后会不会在直隶道地界上,被这些人强行拉升到一比二的地步。 “典当!抵押!” “就是给咱们这栋宅子抵出去,也要给老子还回来银子!” 抵临应天府的镇江府城里,一户商贾家中,主家满脸涨红的冲着家中的管事们咆哮着。 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上演。 抢银子。 所有人都在抢银子。 那么是付出比过往更大的代价,这些人也要将银子给拉回来,好在过几日秋收开始,换成价值更大更多的粮食。 按理说。 地方上出现如此疯狂的情况,地方官府应当及时出手,将这股浪潮给压下去,稳定地方民生经济。 但几乎是所有的地方官府衙门,都默契的保持着安静,衙门紧闭,作势外头风起云涌。 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座衙门因为胆小,而下发行文,可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动作了。 在外头的喧闹和疯狂之中。 应天城北边玄武湖畔,几挂鞭炮声扩散了出去,在湖面上引起一层层涟漪。 北方属水,主玄武。 水则生财,有源源不绝之意。 在接连不歇的鞭炮声下,随着湖面吹过来的风,将此地弥漫着的烟雾吹散,露出了两座临湖官衙。 左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商号。 右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银号。 商号,银号,似乎都是与经济有关的。 在场为这两座朝廷新衙门揭幕的,除了户部的官员,却还有内廷二十四衙门大总管孙狗儿在场。 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孙狗儿簇拥在朱允熥身边,看着一辆辆装满银箱的马车驶进大明银号衙门。 “总共是五百万两白银,前期户部解送三百万两与银号,待明岁开春瀛洲四道银矿产出送回,便补上缺下的二百万两。” 户部尚书夏原吉笑吟吟的看着马车,将这一箱箱的银子从户部大仓拉到大明银号,一副本尚书天下第一有钱人的模样。 从这位户部尚书的脸上,全然看不到半点心疼的模样。 这若是放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谁要是想一下子从户部拉走五百万两银子。 不! 便是现在摆在眼前的这三百万两银子,户部上上下下能将对方给生吞活剥了。 想从户部手上拿钱? 没门! 但是现在,户部说拿五百万两银子,就实实在在不打一分折扣的给出。 孙狗儿则是笑吟吟的说道:“夏尚书升任户部,这几年朝野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国家稳定,可是离不开夏尚书您这位财神爷的。” 夏原吉则是含蓄的笑了笑。 毕竟这大明商号和大明银号,虽说都是刚刚设立的,但却属于皇室管理。 商号和银号掌事的,都是秦王殿下。 自己这位户部尚书和孙狗儿这位内廷大总管,都只能在两边各自担任左右副差。 按照皇太孙的说法。 这大明商号和银号,既不属于皇室也不属于朝廷,不论是皇室还是朝廷,派来的人也只是拥有管理权。 至于商号和银号日后赚到的盈利,则完全是独属于商号和银号。 皇室拥有两处的所有权,而无处理权。朝廷则拥有监督权,防止贪墨腐败发生,而夏原吉这位户部尚书便担任了朝廷的监督代表。但其实在他之下,还有三法司的人会担负起这边的监察职责。 若非皇太孙亲口所言,商号和银号赚到的钱,日后不会擅自用于皇室,而是要实实在在用在百姓和地方上,夏原吉是绝不会这么干脆的就将三百万两银子拉过来。 而更让夏原吉动心的是,他过往一直想要促成的事情。 以朝廷之力,统一恒定天下金银钱钞兑比。 以朝廷法度,确定天下货物价值范围。 做成了这些事情,那些个jianian商便再难有机会,和现在一样那般肆无忌惮的剥削百姓了。 而这也正是他心甘情愿,为刚刚设立的大明银号送来五百万两本银的真正原因。 商号和银号匆匆忙忙的便也就开了张。 众人簇拥着朱允熥便鱼贯走进了银号里。 朱允熥望着眼前的朝堂大臣,想到直隶总督衙门那边送来的消息,心中不由冷笑。 直隶道一十八府上的那些人似乎是忘了,又或者说是低估了,大明朝现如今到底是多么的有钱。 “天下经济之道,在于民,在于生产。” 众人坐定之后,朱允熥便缓缓开口,定下调子。 生产到底有多重要,朱允熥可是很清楚的。 建立在生产之上的经济结构才是最稳定的。 “朝廷设立商号、银号,并非是要与民夺利,而是要为民造福。” “幸得陛下信赖,孤得以暂领两处事务,托付希望。” “近些年,大明宝钞贬值过盛,百姓对朝廷发行之宝钞,信心亦是日见低密。为此,孤于圣前奏对,得以铸金银钱及铜钱,稳定民间万民之所需,控抑钱价,以此造福百姓。” “百姓多生产,而苦于无路。商号可解百姓之困,福百姓家资。倘若有人经营短缺,银号可借贷,商号可占股。若有朝廷所需之物民间难寻,疑惑民间难以独立制造,商号亦可自设工坊,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