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对劲的开封府 (第2/3页)
下意识的挺起胸膛,拱手道:“回禀殿下,陈留县现有五千羽林卫军马坐镇,协力赈济灾情,清理县域淤塞,收效颇丰。陈留县现有县内士绅大户捐粮,共计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六石,除留下本县之用,陈留可在朝廷赈济粮食到来前,拿出五万石粮食于周边县百姓食用。”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裴本之没有自傲,反而是觉得羞耻。 一县境内受灾,官府的余粮已经不够全县百姓饱腹几日。然而县内大户人家拿出来的存粮,不光能喂饱全县百姓,甚至还能拿出大半用来支援周边县的百姓。 朱允熥的眼神同样不太好看。 他与面有羞愧的裴本之对视一眼,冷笑一声:“这便是我大明朝的士绅大户们啊。” 裴本之低声道:“其实殿下……秦王殿下这两年为朝廷效法浙江道,于河南道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已经是成效斐然,百姓对朝廷更盛过往归心。” “更早一些朝廷推行的官驿改制,百姓之间来往通信更是便捷无数。朝廷这几年一直在为百姓们做事,百姓们也渐渐能让肚子装更多的食物。” “只不过朝廷施政,皆是要数十年、数百年计,目下……目下已经算很好了……” 朱允熥摇摇头:“朝廷施政自是要累年计功,只是这一次六府受灾,是因为朝廷施政吗?” 朱允熥悄然的将话题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裴本之目光微微一闪,无奈苦笑的摇摇头。 朱允熥冷笑道:“朝廷不可能知道地方上每天都在发生什么,所以朝廷才会层峦叠嶂的构建了一套复杂的监察体制。三法司的作用,就是以律法震慑jianian佞。而本朝锦衣卫,更是时刻悬在官员头颈之上的一把刀。可是啊,便是花了如此大的代价,兰阳县还是决了口子。” 裴本之这时候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他想了想,如果将自己和曹智圣调换一个位置,自己做这黄河大堤旁兰阳县的县令,曹智圣做不靠河的陈留县县令。或许,今年的黄河大堤也就不会溃决了。 “孤想让你做开封府的知府。” 朱允熥的声音,悄然之间钻进裴本之的耳中,令他不由一震。 裴本之张着嘴抬头看向朱允熥,自己不过是想着如果调换个岗位,皇太孙却在想让自己执掌整个开封府。 朱允熥瞧着面露意外的裴本之,哈哈一笑:“且等着吧,做了八年的陈留县铁脖子县令,孤很想看看你这个名头,什么时候能换成开封府铁脖子知府。” 裴本之已经坐不住了,起身挥臂合手躬身。 “臣领命谢恩。” 朱允熥点点头:“闲说三两句,其实也只是为了安你的心。等孤为你取来开封府知府的位子,到时候便由着你施展。目下……” 裴本之难得露出轻笑,伸手做请:“殿下请用茶。” …… 洪武元年,朱元章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又十一年,罢京为府,周王朱橚藩国。 自此,开封府便开始了八省通衢的繁荣景象。 开封府更是因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一府之地,权掌四州三十县。 位居中原腹心之地的开封城,更是有着等同黄河大堤一样厚的历史。 这一日。 就在朱允熥刚刚抵达兰阳县,借县令曹智圣人头以安民心后不久。 几名随行官员,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悄然的出现在了开封府城外。 此行所有人都没有穿官府,而是装扮成了行商打扮,官员们便是那商贾,锦衣卫则是商队护卫。 至于队伍中那几辆马车,倒是真的装了不少的粮食。 众人站在城门外不远处官道旁,皆是眉头皱紧的望着开封城城门。 “怎么连一个灾民都见不到?”一名吏部主事皱眉不解的低问着。 有人亦是低声推演解释了起来。 “若是开封府将灾民们另行安排在别处?” “也有可能,是开封府已经将灾民都弄去以工代赈了。” 吏部主事却是摇摇头,看向同行的另一名都察院御史。 因为早年原吏部尚书詹徽,还兼任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差事,所以那几年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员走的很近,关系也不错。 这一份渊源,在目前还没有中断。 同行的都察院御史皱眉回头看了一眼四周,又看向城墙上屹立官兵,城墙下盘查过往百姓和商队的兵马,不由的轻咦一声。 “这不对劲。” 几名还在想是旁的原因的官员,闻声之后不由看了过来。 都察院御史低声道:“这一次六府受灾,兰阳县的情况你们也都是看到过的。那些百姓灾情后是什么样子,除了清淤的,有多少人是吃不饱饭而聚集在城里城外等着官府以工代赈招揽人手。” 随着都察院御史的解释,队伍里顿时响起一片轻咦声。 众人终于是发现了问题的不对劲之处。 这他娘的,开封府城看不到灾民,就是最大的不对劲! 偌大一座府城,竟然看不到一个灾民,还有什么是比这种情况更不对劲的。 乔装打扮一路赶到开封城外的众人,终于是反应了过来。 一副富商打扮的吏部主事冷哼一声,转过头看向队伍里装扮成护卫的锦衣卫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