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_第五百六十六章:世事难料,漠北兵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六章:世事难料,漠北兵变 (第1/2页)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世事如白云苍狗。

    天下大势纷纷攘攘不停歇。

    就在刘贵祥奉太子许雍之命暗中勾连各方势力。

    欲趁许奕远在漠北草原无暇抽身回顾燕地之际。

    行那挑起战端霍乱燕地两郡十七城断其根基之举时。

    漠北鸣狐山东南方向百余里外的周匈战场之上。

    曾被匈奴左谷蠡王佐敦、右谷蠡王木良哈率军围困于鸣狐山长达半年之久。

    方自鸣狐山脱身而出不过短短数日光阴。

    便再度被匈奴左右谷蠡王联合匈奴左右大将率军死死围困的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部。

    不知不觉间已然再度深陷重围长达三个多月之久。

    且原本被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部将士寄予厚望的援军讨贼将军夏侯栋部亦是如此。

    而在那已然逝去的三个多月光阴里。

    深陷重围的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部将士以及讨贼将军夏侯栋部将士亦曾多次主动请战突围。

    但怎奈何。

    彼时正值匈奴四王将主动遣使与大周议和之际。

    身为领兵主将的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以及讨贼将军夏侯栋在明知匈奴四王将主动遣使议和有诈。

    且大周朝与匈奴之间绝无丝毫议和可能的前提下。

    仍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驳回各部将领主动请战突围之愿。

    许是因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以及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心中仍对议和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愿望。

    又许是因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心中惧敌心理作祟之缘故。

    然而。

    无论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出于何种缘故屡屡驳回各部将领主动请战突围之愿。

    皆无法改变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坐失良机的事实。

    李光利部将士以及夏侯栋部将士仅存的些许士气。

    亦在李光利、夏侯栋二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驳回各部将领主动请战突围之愿中消磨殆尽。

    后来。

    朝廷文书不远千里快马加鞭而至。

    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心中不切实际的议和之愿就此彻底破灭。

    直至这时。

    李光利、夏侯栋二人方才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

    下定决心欲率军自匈奴四王将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

    只可惜为时已晚。

    彼时李光利、夏侯栋二人麾下各部将士仅存的些许士气。

    早已在李光利、夏侯栋二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驳回各部将领主动请战突围之愿中消磨殆尽。

    纵使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当众许以重利。

    各部将士响应二人突围之举者亦是寥寥。

    无可奈何之下。

    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只得强行下令抽调两万民夫。

    随后命响应二人突围之举的五千将士强行驱赶着两万民夫离营冲击敌阵。

    而李光利、夏侯栋二人则率各自嫡系兵马乔装打扮后混迹于两万民夫中后方。

    欲在五千兵马驱赶着两万民夫冲击敌军阵线之际,趁乱自匈奴四王将重重包围中脱身而出。

    但怎奈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算终究不如天算。

    李光利、夏侯栋二人欲以五千兵马外加两万民夫为代价制造混乱。

    从而谋求趁乱自匈奴四王将重重包围中脱身而出之机。

    为使计划万无一失。

    李光利、夏侯栋二人不仅仅只是空口许以重利诱之。

    私下里更是频频抽调营中本就不多的粮草、辎重等物暗中犒赏响应二人突围之举的五千将士。

    然而。

    当突围之日真正来临时。

    当脱身计划照常进行时。

    当李光利、夏侯栋二人以为脱身有望之际。

    曾被李光利、夏侯栋二人视为此番脱身之计最为关键的一环,且寄予种种厚望的五千兵马。

    却在李光利、夏侯栋二人下令大开营门的刹那间高举反叛大旗。

    并驱赶着本应冲击匈奴阵线的两万民夫浩浩荡荡地冲击本部大营。

    一场令所有人皆始料未及的兵变就此拉开帷幕。

    ......

    ......

    正德三十一年九月三日。

    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部以及讨贼将军夏侯栋部深陷匈奴四王将重围的第三个月不知几日。

    亦是大周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密谋脱身而出大计的最后一日。

    酉时近半。

    烈日渐西隐,晚霞初映空。

    就在李光利部大半将士以及夏侯栋部大半将士皆以为今日又是无惊无险地虚度一日光阴之际。

    大周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以及二人麾下一众嫡系将领历时数个时辰之久。

    终是赶在太阳落山前彻底敲定明日自匈奴四王将重重包围中脱身而出之计的种种细节。

    随后。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麾下一众嫡系将领以及讨贼将军夏侯栋麾下一众嫡系将领各自领命退去。

    酉时四刻。

    待各自麾下一众嫡系将领全部退去后。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再度相对而坐低声密谈。

    酉时六刻。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起身各自重归原位。

    随即命各自亲卫传响应二人突围之际的大小将领速速前来议事。

    戌时初刻。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麾下隐隐以剿虏校尉严继跃为首的大小将领。

    以及讨贼将军麾下隐隐以建忠校尉张朝宏为首的大小将领相继行至中军大帐内。

    戌时二刻。

    晚霞渐消退,夜幕初降临。

    周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稳坐上首左右太师椅之上。

    依照原本计划有条不紊地部署明日各部‘率领’两万民夫突围事宜。

    在此期间。

    司马大将军李光利、讨贼将军夏侯栋二人为确保万无一失。

    再度向剿虏校尉严继跃、建忠校尉张朝宏等一众大小将领许以重利。

    并再度抽调大量兵刃、甲胄等辎重用以武装剿虏校尉严继跃、建忠校尉张朝宏等一众将领麾下兵马。

    以此提振剿虏校尉严继跃、建忠校尉张朝宏等一众将领麾下兵马士气。

    从而减少剿虏校尉严继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