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章:尘埃落定,朝野震动 (第2/2页)
身来。 “大少爷。” “前面堵死了。” 就在陈子元缓缓朝着车厢外行去时。 车厢外忽然传来陈府车夫略显焦急的禀报之声。 “无妨。” “且先行将马车停靠于一不碍事之地。” “停好马车后直接去靖安司官署寻吾即可。” 陈子元缓缓走下马车,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吩咐道。 “是,大少爷。” 陈府车夫闻言抬头望了一眼前方已然拥堵的水泄不通的道路。 随即满脸无奈之色地连忙俯身拱手应道。 话音落罢。 陈子元不再理会马车一事。 转身迈步径直地朝着不远处的光德坊行去。 一路行去。 沿途尽是与陈子元一般舍车前行的世家子弟。 放眼望去。 粗略估算之下其数量至少亦有着百余人之多。 且越是向前而行。 沿途所遇世家子弟身影便越是成倍猛增。 两三刻钟后。 陈子元满头大汗地艰难穿过拥挤人群。 缓缓行至与靖安司官署相邻的京兆府。 陈子元止步于京兆府官署前的街道上。 略作定神后径直地朝着不远处的靖安司官署外望去。 目之所及。 赫然可见往日里了无人影的靖安司官署外。 此时竟已排起数条见首不见尾的偌大长龙。 且其身后仍有数之不尽的衣着光鲜亮丽者不断地涌入数条偌大长龙之中。 而在数条偌大的长龙最前方。 则依稀可见十余名靖安司官吏端坐于数座高大石碑下的书案之上。 不断地自一个又一个衣着光鲜亮丽者手中接过一沓沓崭新的银票。 随后更是不断地手持银票于身前书案之上奋笔疾书。 见此情形。 陈子元目光中不由得浮现一抹极其复杂之色。 其虽对今日之景象早有预料。 但当其真真正正地身临其境时。 眼前所发生的一幕幕仍是不可避免地撼动其内心最深处。 “子元兄。” 就在陈子元满是复杂地眺望着靖安司官署外那数条见首不见尾的偌大长龙时。 其身后忽然响起一道略显熟悉的声音。 陈子元闻言转身回望。 待见身后之人赫然正是同出颍川的荀家嫡长子荀延山后。 陈子元不由得略作定神,随即面带笑意地朝着身后满头大汗的荀延山俯身拱了拱手。 “延山兄。” 陈子元轻笑着俯身拱手见礼道。 “子元兄来多时了?” 荀延山取出随身所携手帕擦了擦额头汗水后。 随即轻笑着俯身拱手还礼道。 “方至不久。” 陈子元轻笑着开口回答道。 “不知子元兄此番为功德碑备了多少银钱?” 荀延山略作定神,随即快行两步凑至陈子元近前低声问道。 “不知延山兄此番为功德碑备了多少银钱?” 陈子元伸出手掌微微晃了晃,随即低声开口反问道。 “比子元兄略多一些。” 荀延山闻言不由得笑了笑,随即伸手悄悄做出一个七的手势。 陈子元见状笑了笑但却并未多言。 颍川荀家在世人眼中本就略强于颍川陈家。 若是此番颍川荀家拿出的钱财低于颍川陈家。 恐极其容易引来世人口舌以及引起那位不满。 简短寒暄数句过后。 陈子元、荀延山二人结伴朝着靖安司官署外的数条长龙龙尾处行去。 而这一行。 便是足足一两刻钟之久。 由此可见就靖安司官署外的数条长龙究竟何等之硕大。 且越是向后而行。 陈子元、荀延山二人心中寒意便越是深邃。 若是以陈、荀两家为基。 以眼前数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为本的话。 粗略估算之下。 待此事彻底尘埃落定时。 国库至少将会因此增银数百万两之巨。 甚至于极有可能将会因此增银千万两之巨。 而大周王朝一年的税收总额亦不过区区两千余万两罢了。 思及至此。 荀延山、陈子元二人心中寒意不由得愈发地深邃起来。 待荀延山、陈子元二人结伴行至数条长龙龙尾处时。 荀延山、陈子元二人后背处的衣衫已然于不知不觉间完全湿透。 ...... ...... 时近午时。 烈日渐高悬。 就在长安城光德坊靖安司官署外人头接踵。 靖安司官吏亦因此而忙碌的不可开交之际。 长安城芳林门五里外。 十余名身披半甲、后背赤红色八百里加急旌旗的骑兵。 满是风尘仆仆地朝着巍峨坚实的芳林门城门浩浩荡荡地奔来。 “漠北八百里加急战报!” “闲杂人等速速让开道路!” “漠北八百里加急战报!” “闲杂人等速速让开道路!” “漠北八百里加急战报!” “闲杂人等速速让开道路!” 伴随着一道道满是沙哑的齐声大喝。 原本拥堵于官道之上的一众世家大族无不纷纷朝着左右散去。 彻底为不远处即将狂奔而至的十余名骑兵让开道路。 不多时。 十余名身披半甲,后背赤红色八百里加急旌旗的骑兵。 便已极其顺遂地再度前行两三里之遥。 距离前方巍峨坚实的芳林门城门亦只不过仅剩下一两里之遥。 然而。 就是这最后一两里之遥。 却令十余名身披半甲、后背赤红色八百里加急旌旗的骑兵速度不由得一降再降。 前路一众举家迁徙至京师的世家大族虽有心避让开来。 但怎奈何前路车辆着实是太过于拥挤。 且越是急于避让便越是容易于慌忙中出错。 就在十余名身披半甲、后背八百里加急旌旗的骑兵正欲下马疏通之际。 不远处的芳林门内忽然涌出大量披甲将士。 数之不尽的披甲将士方一自芳林门内涌出。 便直奔已然拥堵的水泄不通的马车冲去。 方一冲至近前。 数之不尽的芳林门守卒便不由分说地齐力将一辆辆寸步难行的马车搬移至一旁。 此等情形。 纵观整个正德朝亦是鲜有发生之事。 见此情形。 一众举家迁徙至京师长安的世家大族望向不远处那十余名身披半甲的骑兵的目光中。 皆是不由得浮现些许异样之色。 更有定力不足的世家子弟们不由得面露nongnong诧异之色。 不断地与身周随从亦或者好友行交头接耳之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