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章:漠北再变,思之不通 (第2/2页)
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耳。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则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人;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人;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可见地形之争,于战争中何等之重要。 故而方有兵法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简而言之。 一个高明的将领,必须能够正确判断敌情,细致考察地形险易,精准计算道路远近等。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若能做到这些,再去指挥战斗,则如神助也。 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若行军打仗时临阵磨枪。 仅凭一份详略不当的堪舆图、真假难辨的敌境向导,又或者斥候探马的临阵刺探。 为将者又岂能胸有成竹?又岂能因地制宜? 而李寿山则不同。 其本为前大将军赵青三子赵甫生麾下牵马卒。 曾随赵甫生数次征战漠北诸地。 漠北决战过后。 其受被俘于匈奴浑邪王帐下。 后历经千险逃的生天。 独自一人携青阳槊‘行’遍漠北大小山川河流无算。 其所做沙盘自是详至到令人发指。 也正因此。 于辛思玄、屈宝田等一众将领而言。 得此沙盘,如得神助。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地望着兴奋不已的一众将领。 待诸将心情渐渐归于平复后。 许奕自太师椅起身,目光深邃地望向沙盘中一略显雄伟的山峰。 众将领见状无不默默起身,满脸严肃地立身于沙盘两侧。 许奕缓缓伸手一指那略显雄伟的山峰。 随即沉声开口说道:“此山名为鸣狐。” “十月中旬时,李光利部残军与代王麾下俞亚夫部援军。” “于此地里应外合、南北夹击,一举反败为胜。” “后征北将军李凌部及各王麾下援军陆续抵达此地。” “各路兵马合兵一处后,携大胜之势出鸣狐,欲乘胜追击,一举覆灭左敦部。” “但奈何。” “匈奴右谷蠡王木良哈增援神速。” “其麾下万长铁弗熊部与左敦部合兵一处后。” “虽仍不是我朝铁骑之敌,但却多少有了自保之力。” “自十月下旬起,至十一月中旬止。” “二十余天的时间里,我朝铁骑北进二百余里,灭匈奴大小部落百余处。” “在此期间,左敦部虽时有sao扰,但却毫无战力可言。” “然而。” “就在大军于再度挥师北上之际。” “匈奴右谷蠡王木良哈携两万精锐骑兵与我朝大军正面交战。” “匈奴左谷蠡王左敦,携本部八千狼卫,铁弗熊部一万无畏骑。” “自我朝大军左侧突袭而至。” “另有近万匈奴牧民于我朝大军右侧不断牵制。” “此战,以我朝大军败退百五十里而终。” “代王麾下五千士卒于此战中折损近三成。” “辽王麾下五千士卒于此战中折损近两成。” “赵王麾下五千士卒于此战中折损近半。” “汉王麾下五千士卒于此战中折损近两成。” “征北将军麾下八千士卒因承殿后之任,战后五千步卒只余三千,三千骑卒更是只余五百之数。” “而李光利部自鸣狐山一战过后,便少有减员之事发生。” “至今兵力仍维持在五千上下。” 话音落罢。 军机楼一楼大堂沙盘两侧的一众将领无不紧皱眉头。 明明敌我双方兵力相差近无。 且一方更是携无尽大胜之威。 此等情形下,纵是徒遭敌袭。 亦应棋逢对手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