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九章:运筹帷幄,降维打击 (第2/2页)
并不会随着时间与经历而有所改变。 或许就连李玉本身都从未觉得这般行事有丝毫的不妥之处。 毕竟他是当朝大将军的儿子,太子的表弟。 而孙道华之所以现如今还能站在他面前,所依靠的正是他背后的力量。 但其却疏忽了,孙道华为何会走到需要依靠他身后力量这一步。 孙道华微垂眼睑,拱手行礼道:“老朽多谢李公子抬爱。” 李玉再度摆手道:“坐。” “是。”孙道华一如既往地放低姿态回答道。 待孙道华入座后,李玉端正了坐姿,与此同时亦收起了脸上的漫不经心。 “听说有数十骑走出了燕王府?”李玉明知故问道。 孙道华微微点头回答道:“据老朽家仆所言,正是如此。” “可有安排人前去跟着?”李玉再度问道。 孙道华点头道:“李公子放心,老朽已然安排妥当,想来用不了多久便能弄清那伙燕王府骑兵的去向。” 相比孙道华常年待在沮阳城不同。 李玉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城外军营里。 也正因此,盯梢燕王府动向的担子便落在了孙道华身上。 李玉之所以此番能来的这般快,无外乎还是因许奕罢了。 亲王就藩,藩地王府所在之地的文武百官皆需出城十日迎接。 除此之外还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 其中一条便是人之常情的接风宴。 孙道华确实依照不成文的规定邀请了许奕。 但昨日许奕却以车马劳顿为由推迟了接风宴。 当然,仅仅只是推迟,并非拒绝。 也正因此,李玉等人还需在沮阳城内等待一两日时间。 李玉闻言微微点头,随即缓缓开口说道:“待我出城后,奉承司的那几人若是来寻,还请孙郡守务必第一时间将消息传至城外。” 孙道华闻言再度保证道:“还请李公子放心,老朽见到那几人后,一定第一时间将消息传至城外。” “那我就不过多的打扰了。”李玉起身略感无趣道。 “恭送李公子。”孙道华起身拱手行礼,随即亲自送其离去。 就在二人即将行至书房门之际,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道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老爷。”急促的脚步声停步于书房门外,略一调整呼吸便快速禀报道:“老爷,有消息了。” 孙道华并未言语,微微侧首看向李玉。 李玉眉头微皱,伸手指了指书房内那满是书籍的书架。 随即缓缓行至书架后。 待李玉躲藏好后,孙道华行至主位平静道:“进。” “是。”门外那人答应一声,随即缓缓推开书房们走了进来。 “老爷。”中年仆从拱手行礼道。 孙道华微微摆手,随即问道:“你方才言有消息了,有何消息?细细道来。” “是。”仆从答应一声随即开口说道:“方才孙明等人传来消息。” “那些燕王府的骑卒出了燕王府后便直奔四大城门。” “将一封告示贴于城门内外后,便一直在哪儿守着告示。” 孙道华闻言眉头微皱地问道:“告示?什么告示?内容为何?” “回老爷。”仆从回答道:“那告示加盖了燕王大印。” “告示太长,大概意思是,二十余年前,前燕王战死之后,燕王府长史司长史潘良虎与数百位王府属官、仆从出沮阳城,踏上了迎接前燕王魂归故里的征途。” “说是潘良虎等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前燕王尸身,但当时的前燕王尸身被匈奴人悬挂于营寨外的旗杆上。” “潘良虎等人不忍前燕王死后受匈奴侮辱,亲率沿途召集的一千五百名勇士,趁夜色夜袭匈奴大营。” “最终在临近全军覆没之际,抢回了前燕王尸身。” “......” “......” 仆从缓缓将听来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出来。 待潘良虎与左胜元的故事讲完后。 仆从继续说道:“告示下半部分写有,燕王奕不忍勇士遗霜受苦。” “不忍左胜元等前奉承司忠义之士老无所依。” “特于沮阳城外购置两百亩土地,兴建居养院。” “居养院内所配置的医官、庖厨、仆从等,都将免费服侍于左胜元等忠义之士。” “除此之外,燕王奕承诺,会在两年内,兴建此类居养院至少百所。” “用以赡养所有曾为燕地负伤流血的老兵。” “只要老兵们符合鳏、寡、孤、独、癃老、疾废、贫乏不能自存等要求。” “即可在后续居养院建成后,免费入住。” 话音落罢,书房内瞬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孙道华微皱着眉头沉默十余息。 十余息后,孙道华回过神来,缓缓开口问道:“看过告示的百姓是何反应?” 仆从微微一顿,随即回答道:“回老爷,据孙明等人所说,看过告示的百姓无不夸口称赞。” “更有甚者,直接自发地奔走相告。” “就连出城行商的商贾们都在保证,行商时一定会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两郡的所有百姓。” 闻得此言,孙道华原本微皱的眉头不由得紧锁起来。 心中不由得暗暗喃喃道:“燕王于人心的把控竟恐怖如斯。” 告示以潘良虎等一千五百余勇士的经历开头,正好抓住了燕地百姓崇尚勇武之风。 告示的中段,以英雄泪洒长空、临终托孤为开端,慢慢地将百姓原本的情绪引导至左胜元等身躯虽残缺,但却依旧有情有义的忠义之士身上。 告示的最后,以一所居养院以及百所承诺彻底引燃燕地百姓的内心,进而获得莫大的名望。 孙道华虽未看过全篇告示,但单单是自仆从的讲述中,便已然足以猜到告示的整体内容,以及百姓会有何等反应。 毕竟故事的核心在哪儿放着,而告示本身的标准又是凡诸晓谕宜明白简切,勿以词华是炫,所谓夫人童竖可知其也。 也就是说,告示需写的简洁明了,用语朴实,能使人一目了然。 也正因此,孙道华心中明白,用不了多久这则告示的内容便会传遍整个上谷郡与渔阳郡。 若是有好事之人,将其改变成戏文。 那么用不了多久,此事便会彻底传遍天下。 偏偏,这份告示的内容有迹可查。 而告示本身又加盖了燕王大印。 这无疑使得孙道华无法自告示本身做些手段。 而百姓中的悠悠众口,他又无从阻拦。 孙道华眼神不由得看向满是书籍的书架。 心中暗道:“这第一次暗中交锋,李玉算是输的一败涂地啊。” 孙道华定了定神,随即朝着仆从摆了摆手吩咐道:“让孙明他们继续盯着,燕王府凡是有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务必第一时间告知于我。” “是。”仆从答应一声,随即缓缓退出了书房,且细心地带上了房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