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朝会毕,许雍恐成冤大头 (第2/3页)
自责’外,并无其他反应。其身躯更是时不时地抽搐下。言多必失,有些争执许奕可以亲自上场,而有些则不能。就在金銮殿内的气氛即将再度凝固之际。许镇出列道:“上官首辅此言差矣。”“以工代赈时灾民面对的是饱腹,是土地,是河道。”“而士卒面对的却是匈奴人,是骑着快马,手持利刃呼啸而来的匈奴人。”“指挥一群灾民与指挥士卒怎可相提并论?”话音落罢。上官鹿当仁不让道:“虽不可相提并论,但却有共同之处。”“六皇子能指挥着数十万灾民完成以工代赈,这已然初具军事才能。”“六皇子所缺的,无非是军事上的研习罢了。”“然,这一短板,我朝中将领皆可亲囊传授!”许镇同样当仁不让道:“军事可以后期勤能补拙,但这所需的时间上官首辅考虑过吗?”“除此之外,前燕王封地这些年的食邑一直是朝廷代收,且均已用在了战争以及此番赈灾中。”“甚至于就连盔甲,战马、兵器等物全部用在了漠北之战中。”“若是六皇子就藩燕王爵,无异于将一切推到从头再来。”“上官首辅考虑过此举将要耗费的时间与金钱吗?这些金钱又将从何而来?”前燕王封地这些年来的食邑早已被朝廷用光。而燕王府内的财货早已被前燕王世子拉走的拉走,变卖的变卖。也正因此,自一开始上官鹿便一直在避重就轻。上官鹿定了定神,刚想从年龄方面另辟战场。可惜。不待其张口。龙椅之上的正德帝便摆了摆手道:“此事改日再议,散朝。”话音落罢,正德帝缓缓起身走出了金銮殿。“臣等恭送陛下圣驾。”文武百官只得拱手相送。随着恭送声渐渐地于金銮殿内散去。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的大朝会正式落下了帷幕。除燕王爵未曾定下外,其余诸事皆已定。许雍看着如同行尸走rou般走出金銮殿的许奕背景,眼神中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快感。反而充斥着无法言喻的凝重。诚如方才上官鹿与许镇争执中所谈。军事方面可以由朝中将领传授。但食邑呢?军饷呢?军械呢?战马呢?练兵所需的时间呢?这些问题若是不能够妥善解决,以许奕现如今赈灾的功劳,想要将其逼去就藩。无异于痴人说梦。练兵时间暂且不提。毕竟有李光利出征在前。备战、调兵、运送粮草,以及后期交战。这些全部下来,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绝对完不成。姑且按照一年时间来算,即使事后匈奴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反攻,没有个半年的时间恐怕连人马都召集不齐。如此算来许奕至少有两年左右的时间用来练兵。至于两年左右的时间能否募集万余兵力,且将这万余兵力训练成合格的士卒。那就不关许雍的事了。现如今,唯一摆在许雍面前的难题便是军饷与军械。大周因连年战争本就国力羸弱,偏偏关中去年还遭遇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天灾。这无疑令本就国力羸弱的大周雪上加霜。且现如今还需备战、出征。哪儿有多余的财力,去支持许奕推倒重建?除此之外便是军械、战马一类的必要军资。前燕王麾下的三个护卫营的军械与战马早已在漠北大战之前便分给了其他军伍。现如今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将领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去哪里索要军械与战马?且不提能不能索要的回来,即使索要回来了,以军中将领的作风,即使真给也只会给一些破损的军械,以及老弱的战马。如此一来,岂不是又给了许奕推脱的借口?思及至此,许雍直感觉一个脑袋两个大。许雍心中重重叹息一声,随即默默走出了金銮殿。宫门外。维持了一路‘自责’神情的许奕,在坐上马车的那一刻,面色瞬间恢复了正常。许奕端起茶壶,满上一杯茶水后,遂将其一饮而尽。待嗓子得到滋润后。许奕斜靠在车厢软塌之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缓缓敲击着小木桌。‘你到底会怎么做呢?’许奕边敲击桌面,边心中低声喃喃。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许雍便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心中亦坚信许雍定然会为他将难题全部解决。就是不知道许雍会采取什么手段来解决。诚如许雍所猜测的那般。想让许奕就藩燕王爵,就必须拿出来大量的钱财、军械、以及战马。且还需保质保量,否则许奕有数十种方式拒绝就藩,且拒绝的光明正大。至于正德帝直接下令封王,这种可能性有,但是极低。无他,许奕现如今在关中地区的声望实在是太高了。若是其他时候,正德帝或许可以不用在意,一意孤行。但现在不行!现在正值大周与匈奴即将开战之际,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最后会打到何种程度。越是这个时候,便越需要国内稳定。关中是京师所在,去年受旱灾影响的百姓足足有数十万人。谁也不敢确保这数十万人里会出多少极端的人。归根结底,许奕此番是在借大势而行罢了。金銮殿内。整个朝堂议事始终一言不发的薛宝瑞自太师椅上缓缓站了起来。谢绝了大量官员的搀扶后,薛宝瑞寻了一名小太监,低语几声后便站立在原地静静地望着官员们离去的身影。不一会儿的功夫。小太监折返回来,恭敬行礼道:“老大人,陛下在御书房等您。”............紫辰殿御书房内。正德帝斜靠在龙椅之上,仰头看向房顶。目光中有着说不出来的复杂神色。就这般静静地望着房顶不知多久。直到殿外传来太监们的禀报声后,正德帝方才回过神来缓缓起身。眼神中的复杂神色,随着正德帝的起身而消失的无影无踪。薛宝儒在太监的搀扶下走进了御书房。正欲行礼之际。正德帝直接制止道:“薛先生无需多礼,还请快快入座。”“谢陛下隆恩。”薛宝儒微微拱手道谢,随即便有小太监搬来一把太师椅放置于御桉对面。直到太师椅搬来,正德帝方才缓缓入座。待薛宝儒入座后,正德帝微微摆手挥散了御书房内所有太监。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御书房内便只剩下曾经的师生二人。“先生不远数千里远道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