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村宴 (第2/2页)
了摊主,才知道用这纸拭秽(擦屁屁)自唐代就有,只不过读书人多秉承“纸张圣洁,不可拭秽”的思想,多数不被提倡,而乡野之间,往往并不讲究卫生,需求亦不旺盛,故而产量也不大,还没有流行起来罢了。不管别人喜不喜欢,赵峥可是乐坏了,掏出钱买下摊主所有草纸,还跟摊主谈好价钱,要他持续供货。自那以后,每个修厕所的客户,赵峥都免费送上一大摞草纸。 薛大郎的工场扩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过程中虽有点小波折,但跟着杜松也发了财的薛大郎也给了赵峥一个惊喜,他竟然在赵峥土法水泥的配方基础上,找到了大量生产的办法,根据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改进了赵峥的配方,开始源源不断地生产处杜松所需要的水泥来,经过张茂的推销,也在真定周围县乡卖了起来。 赵峥自己又在盐糖铠甲上赚了一大笔,果然是人无外财不富,赚钱的买卖都在刑法里,名义上铠甲的买卖是梁老汉的,但都是一家人,赵峥这本事也让梁老汉欣喜不已,都让赵峥做主,梁老汉到是乐得退居二线,就帮着赵峥打理生意火爆的铁匠铺。 赚了钱,梁老汉就怕惹人眼红,毕竟梁家是村里的外来户,若没前代与钱家的联姻,梁家也没得村中的地位,在他的提醒下,仍算是村里新进丁口的赵峥决定出钱宴请乡邻。 村里钱氏宗祠前的空地上,人声嘈杂,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烧煤的味道。 “这边这边,把桌子摆过去点,狗娃你再去借几个凳子。阿贵嫂,你再去看看后面准备好了没有,别耽误开席。” “知道了。” 梁老汉流着汗,指挥几个铺子里的伙计和家属,二十张八仙桌,摆满了祠堂前的空地,临时的后厨堆着小山般的食材,工人赵七八家老婆在灶台边帮忙烧火,家庭妇女显然更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煤的热量,好些妇人帮着杀兔子剥皮清洗,这用的兔子和鸡都是公社农场自己养的,一个从镇上请来的厨子忙着切rou煮菜,赵峥的徒弟之一,铁牛在给他打下手,梁大姐笑嘻嘻地啃着半根黄瓜,在旁边看着,时不时伸出筷子,偷尝下刚出锅的菜式。 十几人清早起来就忙活到现在,宋人只吃早晚两餐,但考虑到这等规模的流水席晚上张灯着实麻烦,梁老汉和里正商量之后特意安排在了中午,时值夏末眼看立秋,有了赵峥的水车,田里灌溉大大节省了人力,这让今年的农忙变得轻松起来,听说梁家请吃席,又有酒有rou,村民们无有不满怀期待的,好些村民早早便来了,帮着一起张罗。 午时未到,饭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有六个菜,就是红烧猪rou、炙兔rou、炖鲤鱼、羊杂汤、蒸子鸡、凉拌猪头rou、炒时蔬、白面馒头和杂粮饼之类,若是个现代人看着菜色可能没啥新奇的感觉,但这红烧猪rou和炒时蔬却是按照赵峥的要求特意制作的“创新”菜。 为此赵峥还特地请梁老汉打制了五口十多斤重的熟铁大锅,光是这口能容下一个孩童洗澡的薄铁锅就令包括厨子在内的众人都颇为惊诧,须知此时虽说在大宋子民的食谱上也可谓琳琅满目花样繁多,但所有菜色多为烧烤炖煮蒸制,而要做炒菜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铁锅,二是油,而这两者均未大规模普及开来。 苏轼老夫子在黄州发明的“东坡rou”还仅在南方少数地区流下,用的也是砂锅炖rou的制作方式,而钱家洞所在的北方地区,rou食除了禽类和鱼类,畜类还是以羊为主,上到王宫贵胄,下到黎民百姓,无有不爱羊rou的,只是羊rou固然好吃,价格却贵,平日里一斤羊rou也要五六十文一斤,由于近年辽国大乱,进口羊rou锐减,使得羊rou价格猛涨,有些地方听说都能达到一贯钱一斤!这里虽没那么贵,却也要三百文一斤,跟盐一样精贵!相比而言,仅需三五文一斤的猪rou就太有性价比了!这大摆流水席,羊杂汤已经很有排面了,而数月没吃上一口像样猪rou的赵峥自然盯上了猪ro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