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天衣无缝 (第1/2页)
小宜王渐渐长大,邵京外的势力从开始的蠢蠢欲动到如今偃旗息鼓,除了各方势力的平衡和邵京的文武贤臣外,小帝王的智慧和冷静也功不可没,他深知无论是姜公还是涂公,都老jianian巨猾。 大冢宰虽坐邵京,可无人能猜透他的心思,况大行之前,禹族不少被君王猜忌,死在皇室手中的禹族人和九灵台弟子不计其数,若他有反心,只会比那两只老狐狸更棘手。 故此步步谨慎。 时和年丰,民康物阜。 邵京外,等待看这小宜王被拉下台的不在少数,然而始终没等到那一天,此后四夷宾贡,上下安和。虽小乱,不耽大政,天下依然只有一个大行,一个宜王。 这日设朝,远在天边的涂公遣使臣入贡表章,献了许多贡礼,其中还有不少年轻的女郎,说是为帝王充裕后宫,现如今正宫未立,太后掌大行后宫,已满十七岁的宜王后宫只有两位美人,一位赵良人,一位董美人。 宜王按兵不动,尽数收下,他倒想看看女人家能翻出什么花儿来,刺杀他?三步之外就有近卫兵,没等她拔出匕首或短剑,头颅已经落地。下毒?入他口的药膳等物,从来都有五个宫人亲尝。 就在宜王翻览表章,稍阅贡物的时候。 涂公使者说道,“除去常贡外,另有稻天袍一件。” 宜王不知这是什么袍子,“涂公向来喜好怪奇之说,能入他眼,定不是寻常衣袍,你且说说来历。” “诺。”使者叩首。 “《玄中记》中记载了这样的神话:千年前有一豫章男子,某日耕种,见田中有六七个貌美的女子,不知她们原身是鸟,匍匐凑近了,偷走其中一人的羽衣,取藏之,其余诸鸟各寻其衣,衣之飞去。只有一鸟独不得去,故此,男子娶以为妇。多年后生三女。等到男子懈怠,女郎就让自己的女儿去问父,一问才知,羽衣就藏在稻下,于是前往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此衣便是稻天袍。” 宜王听这无稽之谈哈哈笑了,“大冢宰,九灵台可听说过这样的天衣?” 大冢宰上前行礼,象牙朝笏洁白光滑,在他手中越显润泽,“回禀君上,略有耳闻。” “哦,没想到竟真有这样的事。” 使者得了认同,镇定不少,继续道,“青衣,名曰黄帝女魃,所到人间之处,旱灾难解,后被逐,流放大荒,这位上古女神,神元属热,若不是有天衣稻天袍护体,怕是也难以支撑。自冬历夏,她从不解下天衣,后神女被诛杀,天衣流落人间,落在涂公管辖之地,千年前,那还是荒山,如今沧海桑田,已为一座城池,遂为贺兰之地千百年镇国之宝。今日涂公不来朝贡,恐怕天子震怒,故将此袍进贡。” 宜王让他们当殿将天衣抖开,却是一件不绸不缎的单袍。 未免失望。 大冢宰走上前去,只见这件天衣如宝如珍,有质有文,尽是世上已消失的花虫作衬。织夫无痕,巧夺天工的和谐。 “大冢宰,依你所言,此衣如何?” “虽质朴无华,但觉光彩夺目。” 宜王不以为然,“不过一件毫不起眼的衣服。” 使臣跪道,“贺兰之地屡见刀兵,涂公见百姓连年饥馑,心中难过。今君上嗣位,涂公特遣微臣上贡,此衣,盛夏不暑,隆冬不寒,入水不濡,入火不烧,算得上一件稀世奇珍。” 说罢,他向大冢宰施了一礼,“还请大人襄助。” 满朝上下,恐怕只有他一人不把此物看成破布,使者心道。 大冢宰见宜王和满朝文武期许的目光,从袖中拿出火折子,“得罪。” 火势迅猛,从底下立刻燃起火舌,顿时吞噬整件衣袍,就在众人都觉无趣之时,那使者用力一抖,变戏法一样灭了火焰,被火灼烧过的天衣,远处观之,光怪陆离,五色不定,好像镶了无数颗宝石样子。 近前观之,却又无他异。不见织造之痕,也没有缝纫之迹。 方才的大火刚刚熄灭,宜王指着衣袍对西学大学士,年迈的太师武朱道,“既然方才他说水火不浸,太师不如去一触?” “诺,君上。” 方才火焰猛起,太师就在附近,险些烧了他的胡子,他自然感受到了热气腾脸,但刚一碰稻天衣,觉清风习习,毫无炙热之感。 “奇了,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