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2页)
直至行到直学处,清晏还在思索着之前苏瑜师姐的一番话。显然,学分这项制度会让学生无法在书院中荒废度日,哪怕柳嫦师姐并未提及,清晏也能猜到,若是没能完成每个学期的结业任务,面临的恐怕便是离开鹿鸿书院。 成功考进这里,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那么,自己该在书院中修习什么课程? 不过下一刻,面前正在为她办理入读的师兄却已然给出了答案: “师妹如今刚满五岁,应是独一个此等年龄的学子了,不过按照今年书院的安排,会与同期入学的其他六至八岁的师弟师妹们编入理训班,在此三年间师妹将有五门必修课业,分别是书学、字课、算术、蒙学、通识,前两个学年每学期只需要五个学分,不再另作要求习其他课业。” 说罢,看着眼前正专心听讲解的年幼小师妹,他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与惊叹,笑着递给了清晏一份小书册和一枚造型精巧别致的压襟。 “师妹若是有不懂之处,还可以翻阅这份书册,上面有具体的课业安排时间、授课夫子与对应地点。” 清晏小心接过它们,同这位师兄行礼道谢后,便捏起那枚晶莹的压襟放在掌心好奇地观察起来。 “这是书院给每位学生发放的标志信物,如果在外别上衣襟就会表明你是鹿鸿书院的学生。据说,这小小一枚可是特制的,内面还会刻上你的名字,除了书院没有人能制作出来,因此丢了的话也不会再次补发,若是因故被逐出书院也同样会被收回,可要好好保存,日后说不定会派上用场的。”向清晏解释完手上这枚压襟的用处,旁边的林湘悦还神秘地眨了眨眼睛,俨然是一副卖关子的表情。 这番模样直勾得清晏差点没压下心中的好奇,但是师姐此时并没有明说,大抵便是自己暂时还接触不到吧,想了想,她将这枚漂亮的压襟放回口袋收好,准备等回去之后再细看。 “真想知道,这等不过五岁的小娃娃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过了书院考核。”正当清晏准备跟着师姐离开此处,一道满是冷意与暗讽的女声却忽然从正前方传来。 这才是找茬的语气。听到这句质问,清晏细眉微拧,眼神不由得投向前面说话的女子,果然见到了一张带着些许傲气与不屑的脸庞。 眼见她望向自己,女子更是冷笑一声:“仗着自己小小年纪就在这里使手段,简直不知廉耻,书院这等地方你可还远不配踏进来!要是识相的话,还不如赶快回家补补你的仪礼道德。” 见女子的话愈发难听,柳嫦眼中一肃,上前挡在了清晏面前呵斥道:“吴雅婕!你在此对着刚入学的师妹发什么脾气?过了考核才得入书院,并无任何人例外,你莫要在此胡言乱语!” 周围有人听到这番动静,也逐渐将目光移了过来,扫过几人与年纪明显小了不少的清晏,其中不少人同样皱了皱眉,在公开场合如此为难一个小女孩,气度着实差了些。 然而看到众人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对面被称作吴雅婕的女子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诸位同窗,敢问书院中数年来还有第二个这般年龄入学的学子吗?柳嫦你倒是偏听偏信被人欺骗,五岁莫说是通过考核,应该连《二十四诗品》都未读过,想我身为太常寺少卿之女,也不过八岁时才全部通读背记......” 不过,女子隐隐有些自得的话语还没说完,一道稚嫩的清脆声音便毫无征兆地盖过了她的喋喋不休: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清晏的嗓音却没有任何颤抖与间断,就像无数次在家中对娘亲朗读背诵时一样。 听着她一字不差的背诵出《二十四诗品》,周围某些原本不以为意的眼神终于第一次打量起这个看起来乖巧有礼的小女孩,她的脸上并无哭闹慌张的迹象,平静温和,唇边似乎还有一抹清淡的微笑。 没想到情况竟变成这般,吴雅婕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难看起来,她猛地提声打断了眼前女孩似乎要背到最后一句的行为:“别在这炫耀你提前准备好的东西了,我可没时间陪你玩这等手段!既然你这么想表现,那我问你,《五字鉴》周纪第一节是何内容?” “吴雅婕你莫要太过分,《五字鉴》乃是政史蒙学,一般女童并不会在家中习读此书,清晏师妹未曾读过才是正常...”林湘悦再也忍不下去,登时怒视着她,想要阻止这场单方面的刁难。 “你都说是一般女童,我等入学鹿鸿书院之人岂可为普通,若答不出来,更是说明此女远不配入学!” 眼见对面的吴雅婕振振有辞,因着刚刚丢了颜面,显然是铁了心要为难清晏,林湘悦紧咬银牙,一向耿直的性子让她恨不得能冲上去扇吴雅婕一耳光:“这等歪理你竟有脸说!” 就在二人争执不下时,一旁的清晏却开始细细思索起曾经所学。 如吴雅婕预料地一般,王氏最初确实并未教过她这门蒙学读物,但是,爹爹却为她一字一句读过。 那时,看到她在书房偶然翻到这本书却一副十分感兴趣的模样,李恒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有些复杂,却还是问她想不想学。得到自己肯定的回答后,她记得爹爹叹息了一声,对自己笑道: “我李恒的女儿必不会普通,定是不输男儿,不输世间任何一人的。” 那一刻,这句话仿佛是在对她说,又像是爹爹在对自己说。 虽然还不太能明白这些语句的涵义...... 微微垂下视线,清晏的声线却少见的带上了一抹清冷: “武王运天筹,天下并宗周。观兵孟津界,白鱼入王舟。” “诸侯咸会集,皆欲逞兵矛。灭纣救荼毒,万姓沐洪庥。” “一怒安天下,四海乐悠悠。太公八十岁,兴周志有悠。” “如此,可够了?” 明明是稚嫩的声音,一瞬间却使场中静了片刻,众人就这么怔怔地听着她背完那一段,甚至还背出了下节。 眼前这名尚在幼龄的小师妹,也许,不会成为一个普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