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6、陶力利到坦伊页  (第1/1页)
    陶力利正要潜逃回燕国去,却突然接到他母亲赵肌的电话,让他去坦伊页城。    燕凉黑帮的成员,已经有不少在坦伊页扎下了根,但群匪无首,所以,赵肌见陶力利在晋城呆不下去了,就忙让他去坦伊页。    陶力利的任务是组织燕凉黑帮成员,在坦伊页尽量多收集药品。而与他配合的陈临明会利用商船或飞机,将药品运送到燕国。    同时,陶力利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帮他老爹过来发展房产业。    燕都的房产业,因为爆发虫病与吸食大麻的恶劣影响,弄的是一地鸡毛,炒得虚高的房价,没什么人敢高位接盘。    而燕国君又下令稳房价,月下降幅度不能超1%,季下降幅度不能超1.6%,否则要追责大佬们。    陶力利的老爹是燕国的房业总署大臣,同时,也是燕国最大的房产业投资商。    这几年,陶大佬通过与各级衙门演双簧,把燕国的房价炒到全宇内最高,特别是燕都的房价,比坦伊页的城内高档房还要贵上两三倍。    没有任何其他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的燕都,仅靠着房产业塑造出一种繁华的假象。    各衙门的官员们全都是靠炒房子发财暴富。    现在房子卖不动,燕国君又下了禁令,不许乱降价,房子在高位套牢了,又想通过吸引更多学子来燕都上大学,搞学区房等概念出售,可是,有银人,能买得起燕都房的人,往往选择了去海外游学。    燕国君想借助海外移民来接盘,可是有钱的海外移民,却多选择来坦伊页,来燕都的,反而更多的是连治病都缺银子的底层人。    于是,这位陶老总,就把目光转向了坦伊页,想趁机私自来坦伊页投资房产业。    陶力利来到坦伊页,立即组织黑帮成员大力搜集药品,搞到了药品,那也等于是在救燕国的房产业。    卢蓝繁生,按照之前的惯例,给药企员工发福利,又恢复了以实物代替银子的方式。    在那一小段药品价格走低的时间段里,发放药品做福利,确实被员工们抵制了。    而现在药品行情这么好,自然又被要求恢复了这项福利制度,手里有药,心中不慌,药品就是硬通货。    现在的普通工人,每人每个礼拜,可以获得一瓶蓝老爹口服液,每天可获得一丸防得乐药丸,值多少银子?可想而知!    管理层成员,则按级别等级逐加。    近两万的员工,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药品发放量。    另外,有少数本地人,通过熟人,每天能下到小单,一次几件药品的那种,但总数也有不少。    当然,现在员工偷盗药品的现象几乎没有,因为上次穆王爷来闹事,药厂全方体增加了许多监控,安保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    黑帮成员主要是收集上述两种来源的货物。    为了多拿货,部分黑帮成员会找当地人帮忙,让他们设法参入到本地人小单拿货的行列中。    所以说,陶力利收集到的药品也有不少,只是比较费银子。    陶力利很快就了解到,要在坦伊页投资房产业,谈何容易?几乎没可能!    投资房产业,最终都要席道全亲批,而席道全根本就不会给你批。    一直只有卢世宗在垄断着坦伊页的房产业。    即使是本地人,也插手不进去的,因为席道全不可能给他批地。    就是米耳、咤哩森亲王,也得通过投产教育、商业城,来变相进入房产业。    陶力利就想先来炒房,把房价炒虚高,让卢世宗的房企因无人敢买而自己垮掉。    结果,陶力利又碰了一鼻子灰,他根本拿不到房源。    坦伊页坚持的是一户一套房,多余的房源,全控制在席道全手上,席道全的人如果不炒作,房价根本就不会再涨。    坦伊页的房产业,是计划经济加市场经济,即使是外来的有银移民,也是一婚一套,或一成年未婚男子一套,不可以多购。    而且,购房以落户入住为准,两个月内还没有落户入住,就会以买价的80%无条件收回,这在购房合约的卷首就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买房之前,谁都得慎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房?在坦伊页,根本不存在其他人炒房的空间。    陶力利折腾了许多天,只好把这个情况具体的告知了他老爹。    陶老总想来想去,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就决定先到坦依页来办电子厂。    席道全新得了许多土地,正可以办大规模的电子厂,只要把“高科技”三个字往那一挂,当前阶段,还是可以骗到大量的人的。    东方人对所谓“高科技”的迷信,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用这三个字,几乎可以轻松忽悠任何人。    所以,陶老总肯定也想拿它到坦伊页去试一试。    于是,陶老总就另派了代言法人,到坦伊页来,打出“燕都华卓”的品牌,筹办大规模的电子厂。    厂还没有办,消息已经在媒体上霸屏,很快,坦伊页几乎人尽皆知:大型高科技电子厂,将到坦伊页来落户。    这让原有的那几个小厂,如五星手机厂,雪域电视机厂,明湖计算机厂,等等,无形之中,感受到了一些竞争的压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