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二节 镇西军,镇域军!(4K) (第1/2页)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就在霍嬗他们差不多快要重新返回东且弥的时候,匈奴大营中,右谷蠡王正在气的跳脚,大声怒骂。 不过也确实该骂,他还没亲眼看到敌人呢,己方兵马就损失了三万多,这谁能不生气? 换到霍嬗,他估计也是会跟右谷蠡王一个样! 三万多兵马,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已经过了他手底下匈奴兵马的五分之一。 要不是他在自己的麾下部落中威望很高,要不是这都是外出的时候损失的,麾下兵马没有亲眼看到,怕是这时候匈奴军中的将士们都会陷入恐慌。 所以他骂也是应该的,没砍人都算是好的。 右谷蠡王骂了半晌以后,看到底下臊眉耷眼的各部落首领,顿时一阵怒火又冲上心头,他闭上眼睛在心中连连念叨: ‘不生气,不生气,气起病来无人替!’ 一会后他就平静了下来,问向手底下的相国: “回来的那些儿郎有没有问题?” “回我王,没有问题,都是我右谷蠡王部麾下部落儿郎。” “那就收了吧!” 右谷蠡王虽然知道霍嬗放这些人回来肯定有问题,估计没打什么好主意,但他并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 而且这些都是自己人,他的心里也放松了一些。 还有,这些人,你不收留还能怎么办? 杀了他们?或者赶走他们? 不可能,手底下的兵马会暴动的。 你砍了这些人,那其他人就会想,若是他们战败归来以后,会不会也被砍? 而且这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能就这么抛弃,所以不管如何都要收,那还想那么多干嘛! 接下来,右谷蠡王安排了接下来的策略。 总策略还是不变的,进入东且弥。 行军策略倒是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不再往外派兵马了,全都在一起赶路,免得出去了以后再被霍嬗给灭掉一些。 右谷蠡王反应了过来,我兵马占优势,为啥要跟你玩策略,我直接以大势压人不就行了? 他们对于霍嬗的底细,可比霍嬗对于他们的底细清楚多了。 ……… 八月二十日,霍嬗带领兵马返回了东且弥。 直到今日,他带过来的九万兵马,除了曹宗带着四千兵马在车师,以及两千兵马去堵水以外,其余的全都在这个地方。 在此地的兵马,后军,前军,羌军,湟中,羽林虎贲以及射声,差不多八万两千人左右。 全军差不多战损了两千多人,换来了三万多的战果,不亏。 若是再算上从武威出发,一路灭杀的匈奴游骑,以及小国的兵马,妥妥的过了五万,都快六万了。 军户不算的话,十万的兵马,转眼间就要过当了! 而就在霍嬗到达东且弥之时,匈奴大营的兵马,也正好到达了劫国境内河道旁。 但就在他们刚刚准备渡河的时候,河水有了一个不小的涨幅,以至于不能渡河。 匈奴人不明白这是为何,只能归咎于自然的变化,就算是右谷蠡王也是一样。 他研究的也只是霍去病,其他的他研究不多,也没有东西可以让他研究。 这时候的兵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自己人都没有,基本也不会流到匈奴。 但是架不住匈奴军中有汉jianian啊,经过这些人的讲解,右谷蠡王知道了这是霍嬗的杰作。 但是右谷蠡王在听到了以后不怒反笑,弄的其他人有些不明白。 这明明就是一件坏事,不知道右谷蠡王为啥这么开心! 这就是思考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差别。 在其他人看来,霍嬗放了一波水,阻拦了他们的路途,很不爽。 而在右谷蠡王看来,霍嬗这是没办法了,都靠着放水来阻拦他行军的速度了,这就说明霍嬗已经怕了他这几十万大军。 但其实这对于大汉军中来说,放水阻拦敌军速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但当右谷蠡王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以后,其他人也都是非常的认同。 而一帮子汉jianian,显然有着不同的想法,但是他们也没有机会,或者说是不想反驳右谷蠡王。 所以这就导致,匈奴的兵马士气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将领们的心里有了一些大汉冠军侯也不过如此的想法。 只要他们聚集在一起,大军一起行动,大汉冠军侯再厉害也那他们没办法的想法。 显然霍嬗灭了他们三万多的兵马,虽然让他们感觉到疼了,但是也没有疼多久,这会都已经忘了差不多了。 毕竟死的不是自己部落中的人,心里印象不是很深。 而就在匈奴这边得意洋洋,准备随后灭了大汉冠军侯,一举成名的时候,霍嬗这边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 霍嬗准备重新梳理一下兵马,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首先,他需要有一支兵马,前往车师国,镇守住这一条从西西域到达东西域的要道。 只有把持住了这一条要道,让匈奴大军没有办法进入东西域,从而对付军户来威胁他,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在西西域这片战场上施展一切。 而根据霍嬗的计算,这支兵马有个一万人就差不多了。 这一万人,主要防御的是自西向东的攻击。 要是匈奴要绕其他地方攻击他们,自然有霍嬗盯着。 而他们要绕东天山中段路途过去,从后突击他们,路途遥远,赶路时间很长,霍嬗不可能发现不了他们少了兵马。 而霍嬗就可以让小黑传令,让军户那边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那个时候应该闲了下来。 所以,此地有一万的兵马就已经足够了。 而守军大将,霍嬗也并不准备换人,曹宗就行。 而这一万兵马的任务很重要,所以此地的兵马,霍嬗心里需要放心一些。 曹宗的四千不动,还需要再派过去六千,在霍嬗心中,一半一半,是一个差不多的比例,所以…… “赵破奴,赵充国。” “末将在。” “湟中调三千兵马,后军调三千兵马,共六千兵马调往曹宗麾下。” “末将领命!” “钟干。” “臣在。” “派两百工匠一同前去。” “臣领命!” “田千秋。” “拟令!令曹宗领一万兵马,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