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精美包装下的一堆阴寒之物  (第1/2页)
    “秦风,为什么要我走不动路了再过来,现在不能治?”孟滢有些奇怪。治病难道还要挑时机?再说了,自己都疼的走不动路了,哪里还能跑到卫生院来。这不是为难她么。秦风知道一般人不懂子午流注,所以很难理解“病气”这个概念。“当然可以治,但是效果没有你疼起来的时候好,这会给你针灸的话,只是让你这个月可能不会有什么事,可等你真正疼的时候再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具体的东西我三两句也跟你说不明白,总之,我能帮你彻底解决。”秦风道。如果是以前,秦风还会跟孟滢唠唠嗑,讲讲中医治疗的原理。但是现在没办法这么干了,毕竟人太多了,要是谁都聊上两句,那他还看不看病了?孟滢虽然还是不懂为什么,但她心里却更为踏实了。本来她也不是想真的了解中医,只要秦风能够把自己这个问题给解决了,那么原理是什么,根据又在哪,她一点都不关心。“行,那我下次疼的时候再来,你什么时候下班?”孟滢道。秦风看了看墙上的时钟,“还有三个小时。”“那我就在外面等你。”孟滢道。秦风点点头,随后便叫上下一位过来体检。闲来无事的孟滢也在卫生院里转悠起来。她发现卫生院里,中医科这边的人,要比西医科这边多一些。这是她在市里都没有见过的景象。比如松江中心医院和松江中医院,这两个医院的接诊量基本上是三比一。但是松江中医院这一的比例,还要算上医院里的西医,因为中医院里西医也是占大头的。所以,真正要统计的话,西医和中医的接诊量,基本上可以达到二十比一的程度。甚至真实情况比这个还要夸张!一个小小的卫生院,中医科也成立没多少年,除了院长和主任,就只有秦风这个实习医生是中医了。就是这么点规模的中医科,竟然在接诊数量上比西医科还要多上一些。可见藏龙卫生院的中医科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毕竟中医看病是拿不出什么数据的,唯一能够说话的东西,那就是疗效。而老百姓恰恰最需要的,就是疗效。不过看了一段时间后,孟滢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医科虽然接诊的人很多,但是科室缺的东西太多了。第一就是缺医生。周兴昭和韩俊成这两个医生她是知道的。但以中医科的情况来看,他们根本不能临床治病。门诊室里的老中医孟滢不认识,不过想来也应该是卫生院请来帮忙的。可即便是有老中医在这,以卫生院现在的接诊规模,依然够呛。她坐在大厅整整一个小时,体检室的队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二个就是科室的病房没有利用起来。估摸着可能是中医科疗效太好,很多病人都不需要住院,所以就闲置在那里,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这方面,西医科的病房就要比中医科这边多了近一倍,且基本上每个病房都有人。第三个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中医科因为不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所以成本这一块就只有两部分,医生和中药。镇里的拨款不多,对卫生院来说也只有两三成。这两三成如果用来建设西医科的话,那么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用在中医科,那就绰绰有余了。不过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都指向了一点。中医不够!孟滢在看秦风给人体检的时候,每个病人诊治的时间不会超过四分钟。也就是说,做一个全身检查,中医只需要四分钟就够了。很快是吧?但西医科这边用的是仪器,基本上只要有医生在,这些仪器都是连轴转的,等的时间是患者的时间,仪器不用等。所以,西医科做检查的话,消化的病人不见得比中医少。毕竟人不能跟仪器比,仪器不需要休息。但是中医有个好处。不用重复检查!患者如果去了西医科,哪怕是外伤,每天也会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检查。孟滢拿到的数据显示,一个腿部受到重击出现红肿淤血的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的话,医院一般会让患者住院观察至少三天。而这三天下来,算上检查和治疗的话,基本上费用是在三千以上。中医科比较厉害的针灸师,即便是扎针扎一个星期,费用也不会超过五百。当然,这是在仅有红肿淤血的情况下,如果有骨折,五百肯定是不够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真骨折了,那显然三千也是绝对不够的。所以,中医在检查上可能无法取胜,但是在疗效与价格上,就要比西医人性化的多。藏龙毕竟地方小,大多数人都没什么钱。如果大力发展西医科的话,很多人都会因病致贫。现在是巩固小康成果,发展乡村振兴的时刻,县长在这个时候让她扶持中医。显然也是看到了中医廉价又有效。这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一致。坐在大厅里的孟滢一边思考一边在电脑上打字。她在优化自己的方案,尽量把能想到的东西全都写进去。不知不觉间,时间也过得相当快,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中午十二点。还在闷头码字的孟滢忽然感觉身旁有人站着。抬头一看,赫然是秦风。“忙呢?”秦风笑道。孟滢合上笔记本,“没,写点东西。”秦风点点头,“走吧,到饭点了,我请你去外面吃点。”孟滢摇头拒绝,“算了吧,最近添加剂的东西传的沸沸扬扬,咱们还是吃健康点,要不就在你们食堂。”最近因为网上一个视频博主的缘故,导致添加剂进入了大众视野。现在所有人基本都对市面上的食物以及各种制品产生了警惕心。在家吃都提心吊胆,更何况是在外面。那就更害怕了!谁敢保证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