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墨大才子的墨水 (第2/2页)
交付完诗篇,墨惊蛰又在万众瞩目的眼光中回到段沙身边坐下。 这让先前只看见墨惊蛰的一些人也注意到了二人。 有的人附耳低声交流,似乎也发现了段羽沙涩维的身份。 不过赛诗还未结束禁止喧哗,在墨惊蛰比完后又上去了很多组人,过了两个多时辰吧,在一组人提交作品后,李掌柜终于宣布了作诗时间的结束。 接下来就是读诗评选结果的时刻了。 几个裁判将中意的二十多首诗又甄选了一遍,最后留下了十五张纸叠在轩辕晅面前。 然后他们又将淘汰掉的诗篇重新拿过来,从第一篇开始向着大家诵读,语气起伏顿挫有序,如果作者写的拗口或者语意不通,人们大多也能当场听出来。 读完一篇还要点评一篇,不过对于这些不入他们法眼的诗篇一般点评很短,基本就是文笔不够,刻画不清晰,炼字不到家之类。 其中也不乏对一些比较精彩的诗作进行详细的解剖。 比如雷撵的《山中赋》,通过描写即使在山野也不忘立志做官造福百姓的山中散人,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与高洁品质。 大诗人维放就对这首做出了很到位的评判。 “远山白云过,人栖彩霞中。人生闲自在,无忘黎庶忧。一食思一粟,泪随谷稻收。他日除青云,也做耕田牛。” 诗句读着通畅,要表达的东西也很明确,通过对比自己隐居的闲适和农家百姓耕种的不易,坚定了自己要拜官出山做事的想法,不过“人栖彩霞中”以“人”开头,下句“人生闲自在”又以“人”作开头,有些遗憾,假如能精炼出一些更好的文字表达,比如“黄果深秋木,无忘黎庶忧。”通过大山里深秋果子的丰收反衬此人能想到百姓的不易也能表达其高洁志向。 点评完《山中赋》,六个裁判又一人一首将剩下的诗作读评完,已经回到原本座位的参赛者们脸上有惊喜,或有失望,因为剩下没读到的,便是本次的十五首佳作了。 不过这十五首却是叫观绝轩辕晅来念读。 只见轩辕晅对着翘首以盼的人们招招手,然后站起身,“我知道大家来看这次赛诗就是为了这种时刻,十五首佳作足以满足各位诗词爱好者的胃口。鄙人其实不善诗词,念在各位诗人先生给我轩辕晅这个面子,我也就不客气一回,装模作样的给大家读读这些诗,希望没打扰大家的兴致。” 自然是没人表示有意见,你轩辕晅是什么人,堂堂观绝,人本身就是最大的招牌,就是最大的名气,刚作好的良诗从他嘴里第一次念出自然再合适不过。 “那我就不客气开始读了,最后能获奖的三首我放到最后,那边的抄书先生,可以准备了。” 从现在开始念出的诗句就要在白板上同时书写了,抄书的先生也早已经就位了。 “那我们先开始读第一首……” 轩辕晅一口气读了十二首,其中有“一步一生一世界,一愁一笑一脱怀,一一百百钟。”这样有深度的单拎出来的佳句,也有像“海阔无边际,残阳映余红。风随响雨至,粼粼鱼儿舟。”这样整篇的写景佳句。 值得一提的是,那首写海边风景的作者是南国鱼跃学院的一个诗班班首,当时他也参加过王战,段羽和沙涩维都对他有印象,不知道为什么问跑来这里赛诗了。 十二首诗篇念完,那边白板上也多了十二首。关于这些诗的评析基本就是轩辕晅说,其他六个裁判作补充,毕竟术业有专攻,轩辕晅也不可能分析的滴水不漏。 “好了,现在只剩三首能拿奖的佳作了,不过也更加精彩了。咱们李掌柜拿出了三千二百两白银来奖励各位才子。” 夺魁者千两雪花银,第二名六百两,第三名四百两,剩下上榜的十二首一首一百两。 “那么我先来读这首四百两的得主的诗作。”轩辕晅拿起纸张,一字一句道:“《思济安》——雷撵。” “风疏雨骤弯月小,添笔能多少?辞宴一震仕林中,天南地北筑古通。若见君子长生在,则愿为莫逆。一说九洲三两事,二品相思,寥寥余生意。” “好!” 不知道是谁开头叫起好来,后面掌声越来越多。 不过也值得。冯蓝,字济安,二百年前开宗立派的大诗人,曾以一首《辞宴》讽刺了当时上流层的奢靡风气,后在朝党斗争中被牵连罢免,后人称其一身傲骨。雷撵的思念,思念的是已故之人,还是自己从未谋面之人,这点切入的十分巧妙,能拿到银子不足为奇。 但是雷撵本人的面色看上倒没有那么好,兴是自己压箱底的得意之作都没有夺魁,有些失落。 待抄书先生书写完毕,轩辕晅轻咳一声拉回人们的思绪,示意他要念下一首了。 这时人们的目光又全体看向墨惊蛰。是的,他的三首诗到此之前只出了一首。也就是说,评断最高的两首都是他的作品。 墨惊蛰对人们提前的鼓掌声置若罔闻,对他来说,好的诗作不应该分出层级,雷撵的那首诗确实可以触动到他,几乎没有什么瑕疵。如果不是为了几人以后的花销着想,这次他也没参加的理由。 “那我就一口气读完这两首,看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喽!” “第一首《咏人》。” 没错,诗的名字就叫这个。 “风扰苍宁泪血红, 阑干古道抵落穷。 忽一自在踏阙, 酌酒提壶, 坐天问。 夜苒声花一道中, 月擒山水醉如龙。” “第二首——《借人》。” 名字同样也很怪异。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恍如一梦开天地,星辰斗舞乱时阴,瀑沙海春明。安得人生天贺?飘渺无吟游水意,落日送辉传星榻,天朗暮云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