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七章 国战奖励(五) (第1/2页)
杨素刚刚被招募出来,寸功未立,哪怕他有天大的本事,李济也不敢直接把他推至水师的主将职位,生怕其他部将因此颇有微词。 而且杨素的性格比较反人类,需要向王猛这样的能人敲打敲打一下。 所以李济暂时把杨素安排到王猛左右,让杨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顺便让他快速加入龙雀军的圈子当中。 消耗了人才招募令跟顶尖武将文臣招募令,李济手上还剩下一枚绝世武将文臣招募令。 这枚招募令可是奖励之中最珍贵的一种,连同镇国级神器被李济留在最后。 【恭喜玩家成功使用绝世武将文臣招募令,获得了明朝名臣张居正的效忠】 【由于明朝名臣张居正加入龙雀城,龙雀城的民心与治安大幅度上涨】 李济微微愣了愣神,随后就是一阵狂喜,没想到自己居然招募到了为大明延续五十年国祚的张居正。 张居正少有聪慧,十三岁便中得举人,只不过当时的考官顾璘为了打磨张居正的性子而特意让张居正考不上,可下一次张居正仍然中得举人。 十六岁的举人,世间罕见,可见张居正乃傲视群雄的人才。 不过接下来的两次会试中,正如顾璘所当心那般,张居正自恃其高,成天游山玩水,附庸风雅,以至于会试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经过朱宪一事让张居正奋发图强,最终成功中得进士,那一年的进士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质量极高。 张居正当时出仕时是嘉靖年间,那时候的内阁首辅之争可谓是神仙打架。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差点让这个怀揣着救济人民的小伙子放弃理想。 不过后来遇到了徐阶,拜徐阶为老师,学习治国理念,学习王阳明心学。 张居虽然正年纪十分年轻,但为官圆滑,十足一个老油条子,堪称左右逢源的典范。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趴着,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发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变得狠辣。 就这样平平稳稳度过了夏言、严嵩、徐阶、高拱把持朝堂的时期,自己登上了内阁首辅一职,将大权揽于一身。 此时的大明经历了修仙皇帝AKA或许史上最聪明皇帝AKA万寿帝君朱厚熜的一顿折腾后,早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好在张居正有能力,强行推动改革,史成为“万历新政”。 “一条鞭法”、“考成法”、“清丈土地”等等政策,张居正的改革统一了赋役,减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压力,削弱了乡绅阶级的权力,限制了官吏贪腐的可能。 除了这些之外,张居正还有着独特的识人眼光,戚家军统帅戚继光就是被他提拔的,名将李成梁也是他一派的人。 不过张居正同样有缺点,任人唯亲,贪腐钱粮,让皇帝节俭的同时自己却出行奢华,夺情一事更是当时儒生攻击他的主要理由。 但相较于他做出来的政绩,这些私德上的亏损算不得什么。 李济颇为满意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明朝顶尖的内阁首辅。 正所谓瑕不掩瑜,李济倒是能够容忍张居正这些缺点。 【姓名】张居正 【职业】文臣 【身份】龙雀城百姓 【等级】60 【勇武】40 【统帅】64 【智谋】86 【政略】96 【魅力】75 【气运】60 【个人特性】 1夺情:私德有亏,容易受到他人恶语中伤 2内阁首辅:与杨廷和、严嵩、徐阶等人担任过明朝内阁首辅,领地每多一名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所实施的政策效果 2% 3能吏:担任文官职位时,领地的行政办事效率得到提升 4朝下夕奉行:玩家实施张居正的提议与政策时,领地内行政办事效率暂时提升 50%,领地发展速度 20%,民心上升 5信赏必罚:大幅度减少贪腐现象,领地内的官员对中央变得更加信赖,民心与治安大幅度上升,行政效率 20% 6清仗土地:解放更多的土地,粮食产量 100%,税收 30% 7茶马互市:设下马市,大概率吸引非华夏文明商人入驻领地,带来非华夏文明特有产物,有概率出现高品阶装备 8万历新政:进行改革时,国家稳定度大幅度上升,民心大幅度上升,治安大幅度上升,领地发展速度 100%,行政办事效率 100%,资源产量 40% 9考成选贤:斥诸不职,省冗官,大幅度减少领地钱财开支,行政办事效率 120%,地方稳定度上升 10一条鞭法:领地粮食产量 100%,税收钱财所得 50%,民众生存压力大幅度下降,领地发展速度 30%,资源产量 30% 【技能】书经直解、洗雨独酌、闻警…… 【心法】帝鉴图说 【装备】如意斋轿子、…… 【特殊兵种】无 那时候的明朝,由于朱元璋一系列定下来的规矩,以至于朝中官员的俸禄低的可怜,根本不同现世那样采取高薪政策来减少贪腐现象。 有能力,不贪钱的官员只有海瑞海青天一人做到,可结果呢,自家老婆要给别人洗衣服,一年还吃不上几回rou。 官员就只靠着那份低得可怜的薪水生活过日子,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正见过主公。” 张居正的话打断了李济的思考。 “叔大于我,如同高祖之萧何,周武王之周公旦。” 李济不敢怠慢这位能人,连忙扶起张居正。 如今张居正的加入,直接填补了他势力中缺少顶尖级别文臣的空缺,他之后的出征,无需担心后方的发展了。 不是说阚泽,文天祥他们能力不行,只不过现在李济控制的地盘较小,一流人才足以治理。 但是李济将地盘扩大到一州,两州甚至是整个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