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人们眼中的老杨 (第1/2页)
翌日清晨,伴随着警车“吱呀吱呀”的声音,长宁街被划破宁静,小区的窗户一扇接着一扇点亮,护城河边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多时,一具尸体从河里被打捞上来,周围围观的人顿时脸色大变,捂着嘴巴或惊悚地看着,或同一旁的人议论。 “哦哟,天哪,是老杨啊!” “啧啧啧,人在做天在看,还是老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就是!” 围观的人你一句我一句,映衬着警车的车灯打在脸上,每个人都面目狰狞。 陆警官走到陈队旁边汇报情况,“师傅,死者身份已经确认,是华成小区31幢301的住户,叫杨成峰,47岁,离异,和儿子生活,目前在加工厂上班。” 陆警官是城北派出所的女警官,去年刚毕业,人年轻有活力,不怕苦不怕累,但也缺少办案经验。平时大多处理的是邻里纠纷,这次是她第一次接触和死亡有关的案子。 陈队看着因为浸泡而水肿的尸体,眉头紧锁,这个杨成峰前两天刚因为和自己的亲儿子大打出手被关,现在居然死了? “行吧,尸体送去尸检,你跟我在这周围转转,了解下情况。” “好的!” 华城小区是临港市城北的老小区,因为年头久,不存在什么物业的说法,大多靠小区居民自治。年轻有本事的大多都在市区或者城南买了房子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以及就近读书的孩子们。 陈队站在杨成峰溺水的河边,看着不远处街角早的监控一言不发。 “陈队,这监控早就坏了!”陆警官顺着陈队的眼神看过去,而后说。 陈队收回眼神指着一家烟酒铺子说,“走,去那边看看!” 二人来到邻里烟酒铺,因为刚下过暴雨,铺子门口原本堆着的烟酒箱子都被挪到铺子里堵着门口,只留出一米左右的距离供穿行。店老板是位50几岁的中年男人,此时正坐在收银台前盯着陈队他们上下打量。 “买点什么?”店老板问。 陆警官掏出工作证,“查案!” 店老板一看是警察,约莫着猜到了是因为什么事,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惊讶,而是直接说,“你们来是因为老杨的事儿吧?” 陆警官问,“你认识他?” 老板笑了笑,“这片没有人不认识他吧。他的事一大早就在巷子里传开了,怎么说呢,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 陆警官看了眼陈队,随后追问,“什么意思?” “嗨!我们这地方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熟人,街里街坊的都认识,谁家里有几口人发生了什么都一清二楚。老杨他们家一直都是邻居们讨论的焦点,从来没消停过,砸椅子、摔桌子、骂老婆、揍孩子,反正啊你能想到的事他都干过。这么些年邻居们、社区的、还有你们警察不知道上门多少次,劝也劝了,警告也警告了,可他就是死性不改。你们说他老婆那么漂亮,孩子学习成绩好又孝顺,作什么作啊!” 陈队听后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据他了解,杨昔年他们兄弟两个对杨成峰恨之入骨,怎么还……“孝顺?” “是啊!”店老板说着指了指地上的酒,“这酒啊,老杨的儿子每个月都会给他买,一买就是好几瓶。一开始也纳闷呢,你说老杨那个人嗜酒成性,喝了酒就打人,怎么还敢买酒给他喝?后来我琢磨通了,估计啊是怕挨揍,嗜酒的人一天不喝酒酒就浑身难受!” 陈队回想起去杨成峰家调查的时候,的确看到客厅里堆着不少酒盒子,“买了多久了?” 店老板歪着脑袋想了想,“嗯……得有小半年了吧!不过这个月没来,我还奇怪呢,这不一大早就听说人淹死了。警官,要我说啊你们也别浪费功夫查了,虽说死者为大,但老杨那个人真不是个东西,死了也好,起码孩子可以少受点罪!” 从烟酒铺子里出来,陆警官的心里不是滋味,她一想到前段时间接到报案赶到杨成峰家里,看到杨成峰的儿子被揍的那副惨样就气不打一处来!虎毒还不食子! “怎么了?气鼓鼓的?”陈队问。 陆警官没好气的说,“没什么!” 陈队闷着笑了笑,“那行吧,去杨成峰喝酒的饭馆去看看!” 二人沿着河边一路向西,10多分钟后就到了饭馆门口。店面不大,吃饭的人也不多,一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女人正在收拾上一桌客人吃完的桌子,看到他们后热情的招呼,“随便坐!吃点什么?有饭有面,菜单在墙上,看着点,啊!” 陈队找了个相对干净的桌子坐下,冲站在一旁的陆警官说,“也到饭点了,边吃边聊吧!” 陆警官听话的坐到对面,一双眼睛却在中年女人的身上不曾离开。 陈队抽了张纸巾擦桌子,漫不经心的说,“别那么盯着人家看,看吃点什么?” 陆警官“哦”了一声,这才收回目光看向一旁的墙上,短暂思考片刻,“那就……番茄鸡蛋盖浇饭吧,再来一听雪碧!” 陈队随即冲中年女人大声说,“老板,一份番茄鸡蛋盖浇饭,一份回锅rou盖浇饭,一听雪碧,一听可乐!” 中年妇女热情的说,“好嘞,稍等啊,马上就好!”说着掀开帘子走进后厨。 “师傅,这案子挺清楚的,我和小吴来就行,你没必要亲自跑一趟!”陆警官也抽了张纸巾一边擦桌子一边说。 陈队反问,“哦?说说看,怎么个清楚法?” 陆警官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两个胳膊担在桌上身体前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