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秋季运动会二 (第2/2页)
菜市场买些菜,却无意间发现护城河上飘着一具尸体,顿时吓破了胆瘫坐在地上。很快,警察来了,围观群众越来越多。随着尸体被打捞上岸,发现死的人是老A,47岁,家住某某小区31幢301,酗酒,离异,家里有个13岁的儿子。 杨昔年说到这刻意停顿,一双眼睛闪着幽幽的光,观察顾筱此时此刻的反应,见顾筱听后脸上没什么异样,继续道,“故事背景就是这样,我是老A的儿子,你很清楚凶手就是我,但你需要证据。你需要通过一些列问题来寻找证据。” “明白了!”顾筱一边听着一边将关键信息写在纸上,他想了想,问,“护城河沿岸既然有商铺,就一定有监控,监控怎么说。” “你说的对,十字路口的商铺街边的确有一个监控,正对着护城河,如果有人经过一定可以拍到。可你调查发现,监控被破坏了,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顾筱快速在纸上写下,而后又问,“老A既然酗酒,死前是不是也喝了酒?” “是,老A下班后到了他一直去的那家小饭馆喝酒,为此,你去调查了这家饭馆,老板告诉你老A当晚的确去喝了不少酒,大约8点醉醺醺的从饭馆离开。” 顾筱在纸上写了一个8字,又快速圈起来,“案发当晚,你在哪里?” “在家。” “有人可以证明吗?” “没有!” 顾筱一只手拿着笔在纸上不停的写着什么,脑袋飞速旋转,“你和老A关系怎么样?” “不怎么样,老A喝醉了酒就喜欢打人。他们家的事在小区里不是秘密,大家都瞧不起老A,但又没办法。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 顾筱原本就皱着的眉头愈发皱的紧了,不知为何,这个故事隐约感觉过于真实,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就是为了故意贴近现实,方便理解分析。“老A身形怎么样?” “身高175,体重160斤,四肢健全。” “你身形怎么样?” “身高170,体重108斤。” 顾筱听后看向杨昔年,“这说的就是你吧?” 杨昔年轻笑,“怎么会,我可不止170,我170.5好吗?” 顾筱“切”了一句,很快又投入到逻辑推理当中。按照杨昔年的说法,这个老A,嗜酒,在案发当晚喝的醉醺醺的回家,第二天早上被发现溺死在护城河里。他和自己13岁的儿子关系不好,可根据身形描述,两人的力量差距很大,如果老A的儿子要杀了老A,必然会采用其他办法,而不是rou搏。 “尸检结果怎么说?” “法医鉴定,老A的体内的确检测到高浓度酒精残留,老A的后脑勺有撞击伤,但不确定是栽到河里撞到了河里的石头,还是人为。” 顾筱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被直勾勾的盯着。而盯着自己的眼神里既有对他如此投入的欣慰,也有一丝难以名状的伤感。 “你说死者住在31幢301,31幢3楼这一层一共有几户人家?” 杨昔年认可的点头笑,“不错啊,这点细节也注意到了。一共2户。房子是老房子,301和302门对门。” “302的那户住的什么人?” “一对老夫妻,爷爷开了家修理店,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你去了这户人家调查,奶奶告诉你案发当晚8点钟她听到对门有人踢了几脚防盗门,奶奶说对门家的门锁一直不太好开,每次开门的时候都要用脚踹一下。” 顾筱继续问,“为什么这么确定是8点?” “因为每天的8点奶奶家墙上的闹钟都会响,她听到闹钟以后就会关掉电视上床睡觉。当晚她关掉电视以后正好听到门外传来踹门的声响,所以时间应该是晚上8点。” 听到这顾筱盯着手里的纸陷入迷局,他短暂的思考片刻,“从饭馆到死者溺死的地方,有多远距离?” “死者是在护城河发现的,当晚暴雨,尸体在护城河飘了一夜,不确定具体死亡地点。只能根据死亡时间和护城河河水流速推断。这里我们简化一点,忽略河水流速。从饭馆到死者溺水的地方,预计步行10分钟。” “也行,简化一点方便理解。那,从老A家到溺死的地方,有多远距离?” “正常步行约20分钟。” 顾筱脑海里快速盘算,“老A从饭馆离开8点左右,到溺死的地方时间是8点10左右,也就是说,不管你是把老A推到河里再跑回家,还是先回家再去把老A推到河里,时间都不及?” 杨昔年语气中带着胜利者的洋洋得意,“没错。” 顾筱低头重新梳理纸上记下来的关键信息,这个游戏的确很考验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因为线索要靠自己去发现,去提问,所以还很锻炼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嗯……到底还有什么重要的信息忽略了呢? “有没有可能是你明知道对门的奶奶每天晚上8点准时关电视睡觉,你利用这个规律故意在这个时间点踹门,让对门奶奶误以为你回来了。实际上你并没有进家门,而是到老A溺死的地方等着他?” 话音刚落,杨昔年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但很快恢复平静,“最大的bug让你发现了。但你这只是怀疑,没有直接证据。” 顾晓听后反复推敲已经掌握的线索,没错,这只是推测,可如果要让推测变为现实,就必须论证2点,1是老A的儿子确实没有进家门,2是对门奶奶以为的8点,不一定是8点。关于第1点可以有两种方式验证,一是老A的儿子在外面被监控拍到或者被人看到,这点很难,当晚暴雨,路上根本就没人,监控也被认为破坏;2就是有什么证明家里根本就没人,比如……电表?不行,如果只是开一个灯,电表不会有很大变化,也很难论证有人没人。如果这条论证不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论证奶奶以为的8点,不一定是8点呢? 想到这,顾筱突然问,“你说对门的爷爷是开修理店的,什么修理店?” “……钟表。” “钟表?”顾筱有些诧异,这么巧,长隆街的那家钟表修理店的王老板也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如果是这样,有没有可能是爷爷为了让奶奶每天早点睡故意把时间提前了呢?奶奶以为8点钟听到门外有踹门的声音,实际上不到8点?” 杨昔年怔怔的看着顾筱,笑着叹了口气,“好厉害!这都能让你想到。” “所以呢?” “所以,你找到钟表修理店的爷爷,爷爷承认的确是他故意把家里的钟表时间提前10分钟,只不过不是为了让奶奶早睡,而是为了让自己早一点出门。” 顾筱长时间凝重的神色终于稍稍缓解,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我赢了?” “你赢了!愿赌服输!好吧学长,你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逻辑漏洞,佩服!” 顾筱却更好奇,“你怎么发现这个游戏的?故事很真实,不过我没去过城北,不知道城中村长什么样子,如果去过会更有代入感。” 杨昔年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只是玩了一个游戏,“害,无意间看到的,故事嘛,当然是越真实越好玩啦。我还有很多好玩多游戏,改天再跟你玩!” “好啊!很有意思!”顾筱说着站起身走到钢琴前,随手拨弄琴键,优美的钢琴声就传了出来。“对了,晚上我们要去聚餐,临川路上有一家一手火锅店,听说人气挺高的,你想去吗?” “跟梅学长他们?”杨昔年问。 “嗯。” “我就不去了吧,我去了,你们吃的不痛快。” 顾筱想起之前去梅涵家那次,氛围的确有些尴尬,也就没再坚持。“那好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