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文成武就 (第2/2页)
杂,破产农民、地痞无赖,甚至罪犯都能混迹于军队之内,这严重削弱和降低了军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尊严。于是,社会上视当兵为贱职,连带着武人地位自然降低。 在此背景下,参军报效国家成为不受人重视甚至蔑视的事情,文臣将武人应该承担的角色包揽下来,在战场上遥控指挥,排兵布阵,众多的武将则沦为指挥系统中的配角,毫无发言权。当时朝廷军事枢纽枢密院中武将寥寥无几,地方驻军也基本由文官任统帅。 而岳飞却非是个纯粹的武人,亦自幼从文。 岳飞出生于在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 河北被分为东路和西路,东路有很多湖泊沼泽不利于大兵团行军。而西部地势多为平原。所以在大定初年,辽国骑兵入侵,十次总有八次选择河北西路作为主攻方向。 大定遂于河北西路由外至里设置了三道防线。安严军,广信军这两座军事城市是第一道防线,在入侵时首当其冲。 定州,真定则是第二层防线,主要驻扎大军,作为河北西路的军事指挥中心存在。 而相州是则处于第三道防线的城市之一,驻扎的部队主要是骑兵,负责在战时灵活支援前线。而相州再向南,渡过黄河,就是首都汴梁了。 他的父亲岳和,自己总是节衣缩食,用节省下来的东西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如果别人的庄稼侵入了他的领地,收割之后会还给别人。借贷他钱财的人也不强迫别人偿还。 岳家拥有几百亩较为贫瘠的耕地,按照此时的亩产量,每亩每年能产一石粮。在大定对乡村家庭的财产划分中,一二等户家庭的收入底线是五千石,而四五等的下户收入则在一百石以下,所以岳飞家应该算是第三等户,不算富也不算穷。 第三等户的收入水平,是能保证正常年份略有盈余。此时的河北农村,亦有所谓“冬学”,每年十月到十二月农闲时候,由穷书生教课,学费很低廉。教授些简单的识字和算账本十。 而岳飞出生后,他的父亲见他聪明乖巧便请来名师来教导他读经史子集,并勤练书法。是以,岳飞自幼便受到过很扎实的教育。 除了读书以外,少年岳飞特别喜欢学武,尤其喜欢射箭。 一般而言,大定是禁止民间习武的,按大定的法令,私自开武术训练班聚众练习,被官方发现,带头者是两年起步,一百大板。 但是大定毕竟是人治社会,如果有国家重臣觉得可以鼓励民间习武,并且能找得出理由,那么法令也不是不能变通的。 在岳飞出生之前,苏轼在河北西路定州当一把手。定州靠近宋燕边境,燕国国内的盗匪越来越猖獗,经常越过国境,到大定境内烧杀掳掠。 而大定河北正规军军备松弛,苏轼忧心仲仲的的写道,在整个河北西路八个州,只有两万五千九百人的正规军。一旦打起仗来,这点人连守城都难。所以苏轼建议发展民间武装作为正规军的补充,而百余年来,其实河北民间本来就有自发练武防备盗匪的习惯,当地称之为“弓箭社”。 以苏轼为开端,河北路的官员对民间弓箭社的态度越来越多的鼓励,后来朝廷甚至把各地弓箭社的发展情况,纳入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体系。 而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乃先拜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崇宁二年,,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招募“敢战士”以御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二十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去年,他又破洞庭湖水匪,诛杀贼首杨幺及方腊等,立下奇功,进京叙职,升迁为统制。 廿岁出头便屡立军功,岳飞在军中初露峥嵘,已有不小的名气,假以时日定是将帅之才。但不巧的是,五月上旬,岳和染病不治而逝,岳飞遂褪去戎装回乡为父守孝。 得,为父母守孝乃天经地义之事,少则三年多则六年,冯过纵有心打岳飞的主意,也是偃旗息鼓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还是缘份未到哪。他相信还会与岳飞见面的。乱世来临之际,怎少得了岳武穆挥斥方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