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河山_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龙过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龙过江 (第2/2页)

淡笑着:“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某便去泉州,听闻那里乃是光明之城,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可乘海船出海,兵锋所指,皆我女真所属也。”

    好吧,你赢了,果然是最喜踏马征战、裂土封疆的战神娄室。

    一番豪言壮语之下,众人大笑着狂饮。

    这当秦桧当下很忧郁哪。

    近来,他颇有一种人生巅峰的冲动感,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到正五品的礼部主客司郎中,连升三级哪。呵呵,那綦崇礼是仪制司郎中,平级。现今礼部几乎是李格非主管,还能亏待他这位侄女婿?且他兼着编修《通鉴》,即便挂一个名,那也是履历中浓厚的一笔哪。

    更重要的是,别看轻了主客司郎中一职,虽然只掌宾礼及接待外宾等事务,貌似与实权不挨边,内中却有奥妙。

    大定丞相的位置被废除,设立了内阁。由此,在皇帝身边,内阁大学士的劝谏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成为大学士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需担任过礼部尚书。礼部下辖的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分别负责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事务,工作最清贵,在六部中其地位也随之变得比较高。

    而由于大定所处国际形势复杂,少不了要与周边诸国周旋较劲,一个应对失当便会丧却大国体面,是以,礼部多有刚柔并济的政治高手。

    “澶渊之盟”之后,由于社会相对安定,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定燕之间也开始互派使者频繁往来。而一条长长的驿道,把南北两朝牵连起来。

    每年双方互派“贺正旦使”,向双方君主拜年;互派“贺生辰使”,在对方太后和皇帝生日前赶到送上丰厚的寿礼;一方有大事,比如皇帝驾崩、新君登位,要遣使报信,双方则回派使者。如遇双方发生争端,随时派出使者谈判解决。

    从燕定界河白沟,经燕南京(今北京)、辽中京,到辽上京,共建驿道一千八多里,沿途修筑驿馆三十二座,另外还设有支线驿道。

    燕帝一年四季都出巡打猎,称“四时捺钵”,经常在“捺钵”地点接见定使,因此定使并不一定必须到辽上京。但从白沟到中京这段驿路,却是绝大多数定使的必走之路。

    “澶渊之盟”以后一百年间,燕定先后派出一千六多名正式使者出使对方,两朝使者均由高官担任。大定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是辽驿道上的过客。

    仁宗时,派太常丞、史馆修撰富弼赴燕贺正旦。新继任的燕兴宗挑起疆土纠纷,富弼于四月、六月两次马不停蹄出使燕国。富弼后来官至内阁首辅。

    时任监察御使的“包青天”包拯,受仁宗的派遣赴燕贺正旦。

    大文学家欧阳修被仁宗任命为贺登宝位使,前往燕国祝贺燕道宗登位。

    理宗时,著名科学家和诗人苏颂两次作为生辰使赴燕。

    德宗时,著名科学家沈括出使燕国,与燕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明宗朝,时任吏部尚书的著名文学家苏辙使燕。

    其他如王安石、蔡京、高俅也先后为使者出使燕国。

    这些使臣要么特别有文采,要么特别有口才,要么长得很帅,否则不足以彰显大定风采,只能丢人现眼。

    还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使臣完成任务后一概得到重用。

    秦桧仿佛看到一条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就在前头不远处等着自己踏上,从此平步青云矣。

    接待大金使团是表姑丈给“争取”的任务,礼部首战必须圆满。

    就是,这些个女真人真心不好服侍哪。

    妈蛋,一群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身上一股nongnong的羊sao味,瞧那副吃相就是粗鲁人,拗口之极的大定官话更是叫人慢三拍才勉强猜得出一二……偏生还不能得罪,得好生伺候着,让尓等深切感受到大定的好客之道,更让尔等领受大定的繁荣昌盛。

    秦桧感觉自己太难了。

    尤其是在听那个叫完颜宗弼的点名要刚下舞台的“七仙女”今晚侍寝,不用照镜子他都知道自己的额头拧成了“川”字。

    没办法,他示意下属去找“七仙女”探探口风。待那被骂的狗血淋头的下属回禀说那女ji概不接客后,秦桧不知怎地心下一松——那眉宇中自带英气的“七仙女”若是允了,会让他yy的某个梦破碎了吧。

    完颜宗弼听罢,叽哩哇啦骂了两句,拔腿就往外走。

    “要糟!”秦桧心下一慌,想伸手去拉,却被对手一把推的跌坐在地,只党尻骨裂了般疼痛难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